黑绿喉阔嘴鸟,黑顶蓝翅鸟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2-12-03 14:09:04

三、葬具葬式

从清理情况看,似被早期盗扰,从墓室下部扰土中清理出若干铁棺钉、朽木及木灰看,其葬具应为木棺,出土的棺钉皆较短小,木棺较简陋,其形制已无从知晓,人骨架亦多呈碎块,零星散乱出于墓室各处的乱土中,墓主情况及葬式等无从得知。

四、随葬器物

该墓虽被早期盗扰,仍出土大量随葬器物,出土器物较完整,且大部分位于原摆放位置。

该墓出土随葬器物主要为各类陶俑,仅有个别陶器和瓷器,以及若干铅泡和铁钉等。

陶俑可分镇墓俑、大小立俑、骑马俑、半身俑及动物俑等,共计202件。

镇墓俑 17件。有天王俑、文吏俑、镇墓兽各2件,十二时辰(生肖)俑11件。

天王俑 2件。一左一右分置于墓室口两侧。胎均为泥质红陶,质较坚硬,仅底座因略欠火候而硬度不足,保存较好。制作工艺较复杂,头部、臂膊、躯体及下部小鬼均是分体合模制作,组合成整体后,安置于事先制好的底座上,再进一步进行细部的加工和雕塑,烧制后再饰以彩绘。

标本M7:35,出于墓室口西侧,头戴软盔,头盔后部折起凸沿,前部有高竖尾作开屏状的孔雀卧于其上,两侧护耳向上卷起,面部模压塑岀清晰而夸张的五官轮廓,双凸眉紧蹙,圜眼大睁,宽鼻翼,毗牙咧嘴,两嘴角处各有一小穿孔,下颌前突,双耳后贴,颈粗短,面部狰狞,显得凶狠。面部涂成肉色,白眼黑睛,白齿红唇(红色脱落严重)。身著灰白色战袍,外套明光鎧,双圆护胸周围及铠衣下缘贴饰金箔,鎧衣及战袍下摆并可见以黑绿二色描绘纹饰的痕迹。肩覆龙首披膊,龙首色泛黄,满布黑色斑点,唇吻、眉等处涂红,凸睛上涂黑。双小臂裸露涂成肉色,显示出发达的肌肉轮廓,双肩上各饰一骨朵,肩下各饰一向外侧飘荡的巾角。腰间束带呈绳索状,并于身两侧向上翘起弯环。腿缚灰白色护腿,脚蹬赭色软靴。头略偏右,面微上仰,双眼怒睁,胸前挺,腹微收,双肩后耸,两臂斜张,右手握拳抵右膝上,左手伸展五指于身侧作用力状,右腿屈膝抬起,脚踏在其下小鬼的右臂上,左腿直立,脚豚在小鬼左腿上,整体造型比例恰到好处,十分形象地显现出天王强健有力的身姿和成严恐怖的形态。下部小鬼裸身,显现出身体各部位隆起的肌肉轮廓,右管斜伸,以三爪撑地,右腿前蹬座边,左腿屈膝压在身下,跪坐在底座上,头部位于天王两腿之间,乱发高耸,突眉瞪眼,双凸睛上各点出一个小凹坑,阔嘴宽鼻,面容丑陋,头略偏左,面微仰,费嘴屏气,一付负重吃力的样子。底座为空心树墩状,平面略呈扁桃形,两側各有一直径约3.5-6厘米的椭圆孔,周壁划满一指宽的斜向凹槽。通高98,座高10.5厘米(图四,1;图一九,左)。

黑绿喉阔嘴鸟,黑顶蓝翅鸟(5)

标本M7:30出于墓室口东侧。头发上梳,头顶卧一宽尾高高竖起的孔雀,两侧各有三束弯曲向上的焰状鬃发。凸眉圆瞪眼,宽鼻翼略上翘,嘴唇紧抿,下颌前突,双耳较小,满脸横肉,粗短颈上涂粉白,面部涂成肉色,白眼黑睛,面容狰狞威严。身着服饰同前者。头略偏左,面微上仰,挺胸收腹,双肩用力后耸,两臂斜张,右小臂屈肘向前手握拳,左臂向下手握拳抵左膝上,上身略向左偏,右腿直立于下部小鬼右腿上,左腿屈膝向左侧抬起,脚踏在小鬼的左臂上。形态矫键有力,使人感到威严恐怖,富有震摄力。下部小鬼裸身,身躯各部位肌肉隆起,双臂斜伸,以三爪撑地。左腿屈膝向前斜蹬座边,右腿屈膝盘腿坐于底座上。头部位于天王两腿之间,头顶被战袍下摆遮挡,突眉深眼,圆凸睛,宽鼻翘起,大嘴前突,两嘴角略向下撇,颈粗短,腹部做出肚脐眼。面容狰狞丑陋,瞪眼嗽嘴,一付不堪重负的样子。底座与标本M7:35基本相同。通高92.5、座高10.5-11厘米(图四,2;图一九,右;封面)。

黑绿喉阔嘴鸟,黑顶蓝翅鸟(6)

黑绿喉阔嘴鸟,黑顶蓝翅鸟(7)

文吏俑2件。皆泥质红陶,制法同天王俑,只是制作工艺稍简单。标本M7:31,出土时位于墓室口东侧紧挨天王俑处。头戴进贤冠,面颊丰满,眉眼细长,鼻较小,小嘴紧抿,唇下有小圆窝,两鬃及头后露发,双耳后贴,下類胡须呈三角状微向前卷曲,面带微笑,神态文静,身着交领博袖长衫,下露内层曳地长袍,领口凸起,胸前长方形单裆遮住交领下部,身后可见高至背部的宽束带,双手隐袖中于胸前交拱,博袖垂至膝下,左腿直立,脚尖朝前,右腿略斜伸,脚尖略朝右,溜肩挺脱,体态较肥胖,立于略呈树墩状的空心高座上,底座平面呈扁桃形,周壁略内束,表面刮出较宽的斜槽,两侧各有一径约3.5—4厘米的不规则椭圆形孔。色彩较单调,通体涂粉白,面颈部更白一些,嘴唇处残存朱红,眉眼处亦有墨描的痕迹。通高70、座高12.5、座径21-27.5厘米(图五,1;图二O,右)。

标本M7:34,出于墓室口西侧紧挨天王俑处。头戴鹦冠,突眉瞪眼,鼻尖高耸,嘴唇紧抿,面颊丰满,络腮胡,表情严肃,相貌威严,身穿交领博袖长袍,領口凸起,胸前长方形摘裆遮住交领下部,背后亦可见凸起的情裆轮廓,腰束宽带,长袍曳地露出双靴。头微仰,面微侧向左,肩微收,腹前挺,身略后倾,双手握拳,右手置胸前,左手置腹下,博袖向两侧飘垂;两脚分开,右脚朝右,左脚向前,立于空心高座上,整体造型显得威武有力,形象生动。彩绘脱落较严重,通体涂粉白,肆冠后部有涂墨痕迹,面部较白,唇涂朱红,眉眼以墨描,但已脱落,身后又多涂赭红,身前仅见痕迹,靴处亦残存黑色。通高72.8、座高12.5-13.5厘米(图五,2;图二。,左)。

这两件俑应为一文一武,当属镇墓俑中的“太傳”和“太保”。

镇墓兽2件,皆泥质红陶,制法同前,皆呈斜立状,一为人面,一为兽面。

标本M7:32,人面,岀于墓室口东侧,天王俑和文吏俑的西侧。突眉瞪眼,宽鼻翼,高顧骨,嘴唇紧抿,嘴角下撇,下颌翘起,面容狰狞凶狠,双竖耳甚大,略呈扇形,额上长一椅角,略呈S状,中部朝前分出小叉,头顶竖起高螺髻,两臂略张开,双肩、臂上各饰3股弯曲向上的焰状鬣案;两小臂屈肘向前,右手五爪用力张开,左手紧握一昂首向上的蛇颈,蛇身缠绕在小臂上;挺胸收腹,身略侧向左,右腿斜伸,足蹬在底座上,左腿屈膝抬起,足踏怪兽,双足均三爪。怪兽俯卧,头向左,前额突出,双眼圆瞪,鼻吻卷起,大嘴微张,呈负重状。底座为空心树墩状,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周壁略内束,并刮出较宽的斜向凹槽,两端各有一径约2.5-4厘米的椭圆形孔。兽体及座通涂粉白,面部及竖耳内侧残存粉红,震鬃正面有以粉红描绘的纹饰,头后有涂墨痕迹;前后身均有褐色的痕迹,胸前有两道较宽黑道的痕迹,身后有呈豹斑状的白圈或白点;小臂内侧、掌心及下腹残存粉红;怪兽的眼、鼻、嘴及四肢轮廓亦残存粉红痕迹。通高 65.8、座高10厘米(图六,1;图二一,右)。

标本M7∶33,兽面,出于近墓室口东侧,文吏俑的东北侧。突眉瞪眼,眉脊处向上生出双椅角,宽鼻突吻,阔嘴两侧露出獠牙,双竖耳较小,紧贴头鬃,鬃发集束头顶呈宽板状弯曲向上竖起,容貌狰狞恐饰,身姿及下踏的怪兽与前者基本相同,唯右手握蛇高举,手仅残存张开的二爪。蛇首残缺,怪兽眉脊处有二残椅角。施彩情况也与前者基本相同,面部用墨描绘胡须及秦发。通高 64.5、座高10.2 厘米(图六,2;图二一,左)。

生肖俑 11件。皆泥质红陶,兽首人身,制法均为合模分制头身,组合成整体,烧制后再施以彩绘。身皆着右社交领广袖长衫,下部露出曳地长袍,宽带高束胸下,衫袍下摆均饰视边;上身略后倾,双手于胸前相交,腕处露出长抱的窄袖,其外长衫的广袖垂于膝部,双足微露,立于略呈椭圆形的空心高座上。通体施粉白,有的头部可见涂墨或描绘的痕迹。

标本 M7∶21,鼠头,出于墓室北壁下东侧。凸眼,尖嘴,小耳后贴,头微仰略朝右,头颈部有涂墨痕迹。通高 22.5厘米(图七,1;图二二,右)。

黑绿喉阔嘴鸟,黑顶蓝翅鸟(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