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盛传一个“潮汕妈妈十大家常菜”的帖子。“牛肉炒芥兰”荣登榜首,可见潮汕人对芥兰的喜爱。
芥兰,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以肥嫩的花苔和嫩叶供食用,质脆嫩、清甜。苏轼《老饕赋》就有诗云“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形容芥蓝有香蕈的鲜美味道。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省份多有种植。查阅相关资料才发现,芥兰的原产地就是潮汕的揭西县。难怪,如今市场上的芥兰仍公认来自揭西的为最佳,其中尤其以红脚芥兰为上品。
红脚芥兰,产于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茎外表呈紫红色,故得此名。由一种说法,芥兰之所以茎部呈紫红色是因为当地土质含铁量高,所以这个品种别的地方种不出来,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红脚芥兰口感爽甜无渣,以香脆而闻名。《揭阳县志》也曾记载称:“芥蓝:叶如蓝而厚,青碧色,菜之美者。一名芥兰,以其味与芥类,花与兰类也。”;“揭产以棉湖为最”。
在潮汕,同样叫芥兰,但品种的差异性很大,这可能与各地的水土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的水土产生了不一样的品种,也让各地的人有各自的骄傲。比如揭东的桃山黄花芥兰,当地人就认为不逊于揭西的红脚芥兰。芥兰一般都是开白花的,唯独揭东炮台镇桃山村的芥兰是开黄花的。这里栽培芥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栽培经验,周边的村镇都想他们取经,黄花芥蓝的品种也就传播开来。
关于桃山芥兰的由来,民间还有传说。据《揭阳县志》记载,六祖法师未出家时,不茹荤血,云游采摘野菜。一次,腹中饥饿,看见农家有以锅熬野味者,乃将野菜置其竹篮中,与野味同锅,隔开煮之而食,这种野菜后来为农家广泛种植,被称为“隔篮”。隔与格音近,将“篮”之“竹”头改为草字头,以表菜名,这种蔬菜在潮汕地区就叫“格蓝”,后演变为“芥兰”。“隔蓝”的说法很早就见诸文字,清乾隆《潮州府志》这样记载:“芥蓝,甘辛如芥,叶蓝色,炼之能出铅,又名隔蓝。”《广东通志》:“隔蓝,菜之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