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之铃,夏型多肉和冬型多肉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2-12-12 13:40:51

绿之铃,夏型多肉和冬型多肉(1)

绿之铃,夏型多肉和冬型多肉(2)

绿之铃(佛珠)叶片多肉化成球形,叶片直径约0.5cm,豌豆般大小的肉质叶上有一明显纵线呈半透明状,当叶中水分特别充盈时,纵线处更显透明。茎细长匍匐生长,长度可达1m,可种植于吊盆使茎叶悬垂,其如蔓的黄绿色细茎上,均匀地悬挂着十余粒至数百粒色泽苍翠深沉、颗粒圆润饱满的肉质叶,宛如珍贵的碧玉制作的佛家念珠一样,富有节奏而别具韵味。

秋冬季于叶腋伸出头状花序,管状花白色。

绿之铃,夏型多肉和冬型多肉(3)

生长习性及养护方式

绿之铃(佛珠)属于冬型种的多肉植物,在栽培上较耐干旱(但生长期还是要适当充分浇水),喜欢沙质类疏松透气的中性栽培基质。

绿之铃(佛珠)生长旺盛期为春、秋两季,由于绿之铃(佛珠)原产地冬暖夏凉,因此对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冷暑热的气候十分敏感,冬季只要注意保持不受冻即可,但夏季酷暑期往往由于管理上的不经意,就会成为植株死亡的高峰期。

许多文献中都说,绿之铃(佛珠)越冬要保持在10℃~12℃。实际上,许多爱好者家庭栽培条件的气温都要比上述气温要低5℃~10℃(绿之铃的斑锦品种绿之铃锦越冬温度在2℃~4℃时就会受冻),但温度若低于0℃,绿之铃的肉质叶会凝结成冰豆豆,遇气温再回升时,肉质叶就变成一个个小水泡并发生溃破。

绿之铃(佛珠)在夏季最低温度25℃~30℃以上时十分衰弱,尤其是夏季日温差过小时,极怕闷热和不通风。进入休眠期后,最好将植株置于半阴通风处并节制浇水,否则肉质叶极易脱落或腐烂。

凉爽季节是绿之铃(佛珠)的生长旺季,此时可以给予明亮的全日照环境。只要在通风条件很好的情形下,观察叶片不亮时就可以浇水。

夏季湿热是绿之铃(佛珠)的敌人,移到通风凉爽且半日照的环境,待介质全干时才浇水。以上讲得简单,做起来也不难,但有可能因家庭环境和大棚环境、原产地的环境不同,造成绿之铃(佛珠)的度夏难。

绿之铃,夏型多肉和冬型多肉(4)

繁殖方式

绿之铃(佛珠)的繁殖在春、秋两季的生长期里十分容易,常见盆中的匍匐茎遇土即会生根。可将带叶茎条掐成5cm~10cm长短的小段,扦插在潮润的沙土中或平放沙土上,大约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生长出新根,成活后的植株尽可按照自己的需要或单株、或群栽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容器里美化家庭和周围的环境。

更多精彩请关注*charmplants(长按复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