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峡大坝我们更多地会想起它是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可以起到蓄洪发电等作用。但是正是因为三峡大坝的超强蓄水能力,使得三峡大坝往上游形成了一个面积达1048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由于三峡大坝高185米所以三峡水库的最大蓄水深度可达175米,总库容将近400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最高水位时水量的1.5倍,说三峡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都丝毫不为过,而自2003年首次蓄水以来,过去了将近20年了,如此巨大的水库如同湖泊一样,养育了众多的鱼类,并且由于针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库被禁止随意捕捞,而这也就给三峡库区的鱼类打造了一个天堂。
我们知道一般水库里的鱼长得会比河塘里的鱼更大,捕捞到几十斤的大鱼都是不在话下的,这是因为水库一般都相对比较深,适合鱼类生存繁衍。而三峡库区的最大深度比大部分的湖泊和近海的水域都深,更加适合鱼类生存,那么三峡库区里的鱼应该会更大,因为在没有大规模捕捞的风险下生活了近20年,体型一定很大,据当地的渔民说,有人曾经捕捞到一条400斤的青鱼,也有人称捕捞到300斤的鳙鱼,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胖头鱼。无论是青鱼还是鳙鱼在普通河流池塘里最大也就长大几十斤重,不过在水库里确实会例外,2015年时杭州千岛湖就打捞上一条180斤的鳙鱼,而千岛湖并不是天然湖泊,有另一个名字叫新安江水库,平均水深30米水库面积580平方公里,相比之下更大的三峡大坝出现三四百斤的家鱼也不足为其。
三峡水库鱼类众多,一方面是水库蓄水很深形成了丰富的水生植物和有机浮游生物可供鱼类食用,另一方面是本身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本身就非常丰富。据统计长江流域有420多种不同的鱼类,不仅有草鱼、鲢鱼、青鱼、鳙鱼这样号称四大家鱼的常见鱼类,还有已经已经灭绝的长江白鲟和面临濒危灭绝的中华鲟。
而三峡库区的优良环境使一部分鱼类得以繁衍壮大的同时也影响到了另一部分珍惜鱼类生存,最主要的就是目前长江中号称鱼王的中华鲟,而在中华鲟接替这个称号之前,长江流域的最大鱼王的称号非长江白鲟莫属,白鲟一般体长2-3米,体重可达400-600斤重,平均水平就这么庞大可想而知最大的长江白鲟有么庞大,所以它又有一个象鱼的别称,在鱼类中就像一头大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