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证券,岳恒宇、唐笑、贾宏坤)
一、种业基础科学研究二十余年,助推企业点“草”成金1、公司草种业发展历程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发展草业,种业先行。种业作为我国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农业及环保现代化进程中 日益发挥引领作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种子法。受益于此,原本处于缓慢发展 的草种产业,将逐步提速进入“快车道”。面对草种业新的形势,作为国内草种业的龙头企业,蒙草生态勇担重任,正 在致力于用科技力量把内蒙古建成中国草种的资源库,打造国家级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
蒙草生态的种业科技已沉淀二十余年,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萌芽期(2000-2009):2000 年前后,公司已 经萌发了研究蒙草草种的想法,2009 年公司成立了第一家蒙草研究院——和林格尔抗旱植物研究院。2)建设期 (2009-2015):开始了有正式专业组织的研究。公司布局建设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通辽、赤峰、乌兰察布、巴彦 淖尔、阿拉善、甘肃、宁夏 10 个地区的种质资源库,为后续种业科技的发展打下基础。3)升级期(2015-2019): 公司于 2015 年开始布局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出“种质资源大数据+土壤大数据分析”的理念。2017 年,公司在原有 10 个科研机构的基础上,新成立了大数据中心、藏草研究院、土壤修复技术中心 3 个科研机构,累计成立 13 个生态 研究机构。4)进阶期(2020-至今):2020 年,国家级种业基金入股种业子公司,建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 同年公司启动草种业“百万采样计划”。
种子是草业“芯片”,是草产业发展“卡脖子”的关键。公司开展种业科技体系业务,以采集驯化野生乡土植物为起 点,建成具备国际水平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打造种质资源“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体系,涵盖生态修 复、饲草、草坪、中草药等。目前公司已建成植物种质资源库及配套设施 8186 ㎡,配套资源圃面积 1390.2 余亩,建 成乡土植物及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圃 11 处;拥有 11 个良种育繁基地,占地面积 6.2 万亩;已入库保存种质资源 1694 种,4.2 万份,其中农作物种质资源及饲草的占比为 45%~50%;土壤 140 万份;草种加工车间年产能 2000~2500 吨。收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种质资源 2000 余种、3000 余份,有 160 余种植物已成熟应用到各类工程项目。
公司草种业得到国家种业基金青睐。蒙草种业是公司下属专注开展种业研究的子公司,利用公司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 开发符合地域生态和景观需求的一系列生态包、种子包系列产品。蒙草种业基地总面积有 6.2 万平方米,育苗设施 61 栋。2020 年由财政部和农发行总行两家联合设立的国家级种业基金入股,建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含国家级草 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加速收集、选育、扩繁、应用一体化,推动种业发展整体升级,解决特色种业 发展技术瓶颈。
棕榈生态、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红树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也在积极研发新的植物产品,但是这些 公司不具备完整的种业生产培育体系,主要培育方向更偏向于观赏性花卉,且部分企业拥有外资背景。国有资本参股 的蒙草生态持续关注草种的研发与培育,无论从业务方向、产业体系还是资金血统上看公司在牧草种质资源领域具有 独家优势。
2、公司种业研究流程:专注“保、育、繁、推”一体化
公司打造种质资源“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体系。“保、育、繁、推”即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草种质创制 和新品种选育、良种繁殖及高效生产、应用推广四个环节。公司首先通过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评价了解现 有种质资源情况,再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并原种扩繁保存得到满足质量要求的良种,接着对培育出的良种进行产 量提升、质量控制并包衣丸化处理,最后推广到生态修复、草坪建植、畜牧业牧草、中药及文创等各个应用场景。公司已入库保存林草种质资源及农作物种质资源 1694 种,其中野生植物、牧草种质资源 2.2 万份,特色农作物种质资 源 2.6 万份;饰选突出优异性状的材料 200 多种。
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企业,公司很早便意识到乡土草种的重要性,但搜集、研究乡土植物种子却是一项极其漫长、 枯燥、艰辛的工作。内蒙古地形东西长、南北狭窄,地形及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各种植物的花期长短、 结实接种时期各不相同,收集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工作难度不小。认准研发草种后,公司研发人员走遍内蒙古、新疆、 青海的干旱半干旱草原,将草原上的草做为母本进行移植,经过实验室的反复培育实验,最终成功驯化草种,进行良 种繁育和生产。
公司注重草种科技研究和草原修复研究,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拓展研发领域。公司开展科研项目共 268 项,承担 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 161 项,拥有国家级、 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等 23 个,还建立了原种库用于保存种子基因。公司有顶尖的研发团 队,截至 2020 年底已经形成了 140 人的研发团队,并与内蒙古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学校 达成密切合作关系。
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加码。上市后公司研发投入和研发费用逐年增加,近年来主要投入于种业科技研究、草原修复研究、 矿山排土场修复技术研究、走路草、停车草等研究、大数据应用研究与知识产权的维护,通过在草种选育、土壤修复 积累研发经验,储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研发支出几乎不资本化处理,同时公司拥有的原种等种质资源资产按照现 行会计准则无法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公司在种业研发方向的强劲科研实力未能在财务报表上呈现, 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与独特的竞争优势也容易被市场忽略,需要我们深入认识其价值。
二、从四个角度对公司种业科技价值再探究公司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始终如一地潜心研究种业科技,积累至今已经形成了遥遥领先的竞争优势。在国家粮食安 全、种业振兴的背景下,国家林草局《全国草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也正在拟定中即将出台,这一 纲领性文件若出台,将对公司的生态修复、牧草、中草药种子业务带来巨大的影响,公司种业科技在国家战略中的重 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1、种业科技助力生态修复
(1)公司生态修复模式与传统园林企业不同,种业科技助力提升苗木存活率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盐碱化程度高,风沙严重,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绿化工程植被存货率低、维护成本高、 可持续性差。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南部、东部、中部地区)的生态修复以调结构、提质量为主,对珍贵树种和特 色经济林树种苗木需求较大,市场上适应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植物品种较少。因此西北地区生态修复中往往引进 外地品种,在成活率和适应性方面始终不如人意。
面对生态修复的高壁垒,蒙草生态依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 大数据创新生态修复模式,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治理。公司 十余年来坚持搜集保存乡土植物,建立了我国最完备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不断选育抗逆性优良品种用于生态修复, 显著提高了植被成活率与修复效果。同时,公司还根据已掌握的种质与土壤环境数据建立起生态修复大数据平台,全 面、实时掌握西北各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状况,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目标区域的生态修复方案,实现科学精准修复。 这种独特的工程模式使得公司在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上优势明显,巩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