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危机”,入选2023年劳动热词,
近两三年,35岁的中年危机,
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中国社会情绪,
而其实在几年之前,
这种情绪都还未形成。
体面走进大厂、外企等公司的打工人,
不会预料到生涯如此短暂。
最早那批经历“35岁危机”冲击的职场人,
现在过得如何?
他们是如何自救的?
▲
五月36岁时被裁员,转行家居博主,靠房子养自己、还房贷
一条采访了3位面对危机的人,
离开原本的工作后,
有人转变赛道,做店主、博主、陪诊师,
也有人读EMBA,拓展眼界,
在工作和人生态度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述:陈怡静、橙子、五月
编辑:蒹葭
陈怡静,41岁,初代大厂人,原外企高管,2023年5月被裁员
去年5月,我所在的外企因为业务转型,发起裁员,非常突然,当时我负责中国区产品和运营部。
高管从美国飞过来公布时,我在底下听哭了,因为太喜欢当时的工作状态了,团队协作非常好,也很相信自己产品的价值。
失业后,我的财务状况压力比较大。虽然未婚未育,但贷款在北京买了两套房,父母从福建老家过来,住着其中一套。在外企打工获得的现金流,多高的房贷也不担心,我平常都不算钱的,也没有很多储蓄。
拿到裁员赔偿金,加上卖出全部公司股票,提前还了一部分房贷,也留出了1-2年生活的硬成本,但还是要通过自由职业的方式保障一点现金流。
还把做饭、保洁这些家政服务全停了,用不着的东西二手转卖掉,这其实没有很大的财务改善意义,更多是告诉自己,要面对失业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