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祁万利。 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登峰 摄
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到现在已有五年。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三地协同发展利好不断。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促进河北进入一个历史性的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可你知道历史上的京津冀是什么样的吗?京津冀三地之间又有哪些历史渊源?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祁万利从地域、历史、发展的角度解开这些疑问。
京津冀地区是完整的自然流域
我们国家省与省之间边界是怎么划分的呢?是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边界就是以流域划分的,比如历史上漳河流域是赵国,海河流域是燕国,几千年延续了下来。
河北省大部分属于海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共同体。 河北有近19万平方公里的草原、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岸,由北向南依次是潮白河、永定河、卢沟河、拒马河、白沟河、滹沱河、滏阳河等河流,这些河流全部都流入海河,然后注入渤海,这是一个完整的自然流域。
长期以来,这个完整的自然流域被京津冀三地的行政区划切成三块,上中下游协同以及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的统筹受到限制。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就会不断恶化,大气环流也会出现问题。现在,海河流域大气环流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上游的干旱,中游的缺水,下游的污染,大气环流的不畅,雾霾天气等。
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指出“要把河北张承地区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京津冀三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协同发展,统一规划,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等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使被切为上、中、下三段的海河流域得以恢复完整。
京津冀地势图。资料图
历史上京津冀本来是一家
从明代后期开始,贯穿整个清代,现在的河北省就是当时的直隶省,从大名府、河间府、正定府、保定府、顺天府、永平府,到过了八达岭的宣化府,这是一个完整的直隶省,它就是一家,没有分开过。
大家经常会问,作为河北省唯一的一所“211”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为什么在天津?就是因为河北的省会在保定和天津之间来来回回搬了四次。
第一次搬迁就是在1840年以后,天津设立通商大臣衙门,直隶总督每年夏天就到天津办公,后来到清末的时候,干脆就不回来,保定的直隶总督府是空的,都到天津办公去了。
1928年,河北省成立,民国政府令河北省会迁回保定,这样又迁回来了。
1958年,天津市成了省辖市,省会又从保定搬回天津。
1966年,备战备荒时期,天津的盐碱地不如保定的平原地区粮食高产,省会又迁回保定。
1967年,河北省会迁到了石家庄,一直延续到现在。
天津在明代是一个卫,卫是个什么机构?在军事机构里,它类似于师团级,就是大家熟知的天津卫,曾经是河北省的省会。从历史角度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叫回归历史。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需要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河北地区尤其是保定、宣化、永平三个府成了畿辅之地。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北京在各方面发展很快;进入新时代,首都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北京市面积是1.6万平方公里,河北省面积是近19万平方公里,而河北省承德市面积是近4万平方公里,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发展需要从空间、生态环境进行协调、合作,北京也需要与周边地区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地协调联动。
因此,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文章,要抓住生态环境,抓住发展空间,还要抓好首都的“输入”和“疏解”这两端。
北面抓住张家口的生态建设,冀西北包括张承地区,把清风、净水、蓝天、白云输送给首都,这是“输入”,输入的是生态产品。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它的意义是“疏解”。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生态是抓手,空间是优势。规划我们的发展空间,建设我们的生态环境,就是我们的行动自觉。
祁万利代表说,深入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共同发展京津冀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