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禾边有火。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秋,禾谷熟也。”
东汉蔡邕的《月令章句》中说:“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但是在甲骨文中,秋字上半边为虫,下半边是火。
先民们在收获后,会焚烧秸秆,可以有效*灭害虫和虫卵。
在演变过程中,这个字逐渐简化。
最终定型的“秋”字中,
禾苗的禾字,当然是农作物的意思,
右边的火字,含义也从焚烧变成了“七月流火”。
古人相信,农历七月天气转凉,会看到“大火星”从西方落下,代表秋天将至。
其实在古代,关于秋天的别称和雅称还有很多。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1. 三秋一年四季,一季三月。
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王勃《滕王阁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
2. 九秋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3个月=90天,古代10日为一旬,秋天有九旬,故称“九秋”。
张协《七命》:
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
陆畅《催妆五首》之一:
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