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血液循环示意图,鱼解剖怎么知道病因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4-05-04 22:01:48

图4 玉海翼角鱼化石照片(图片来源:盖志琨摄)

1992年,朱敏院士将该化石正式命名为“玉海翼角鱼”,并将其成果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这一名称,属名指示了其具有一对侧向延伸的翼状的角,种名则赠给了盔甲鱼类研究第一人——刘玉海先生。

玉海翼角鱼在分类上属于盔甲鱼亚纲真盔甲鱼目,是真盔甲鱼目中拥有吻突和侧向延伸角的一个特殊的类群。盔甲鱼类为东亚地区特有的属种,目前只发现于中国南方、塔里木盆地北缘和越南北部地区的志留、泥盆系地层中,是一个土著性色彩很浓的类群。

鱼的血液循环示意图,鱼解剖怎么知道病因(5)

图5 玉海翼角鱼生态复原图(图片来源:杨定华绘)

鱼的血液循环示意图,鱼解剖怎么知道病因(6)

图6 玉海翼角鱼复原图(图片来源:郭肖聪绘)

虽然盔甲鱼类的研究历史只有短短的50多年,但在刘玉海、潘江、王念忠、王俊卿等老一辈古鱼类学家的努力下,已经建立起了亚纲一级的分类单元,目前已经有90多个种被发现,并与骨甲鱼类、异甲鱼类一起构成了无颌类中物种最丰富、种群分异度最大的三大类群。

主动脉向右漂移的“幕后推手”——不对称的居维叶管

在玉海翼角鱼的新标本中,鳃后壁中线上保留有两个开口,靠近腹侧的开口要比靠近背侧的开口大得多,因此前者更可能是食道的通道,而后者可能是背主动脉的通道。

鱼的血液循环示意图,鱼解剖怎么知道病因(7)

图7 玉海翼角鱼化石照片(图片来源:盖志琨摄)

此前,在江西志留系真盔甲鱼类西坑裂吻鱼的鳃后壁上,也保存有一个开口,这个开口曾被认为是神经管的通道(图7e)。然而,针对曙鱼脑颅CT的三维重建图像表明,神经管应位于口鳃腔顶部的背侧,而该孔却靠近口鳃腔的腹侧,因此,该孔不可能是神经管的通道,而应是食道的通道。

早期鱼类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显示,盔甲鱼类的背主动脉跟有颌类是一样的,也是成对的,且沿着身体中线延伸,并没有明显的向右漂移现象。由于在头索动物文昌鱼和无颌类盲鳗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因此这可能代表了脊椎动物的祖先状态。

这就证明了七鳃鳗和骨甲鱼类主动脉的向右漂移现象,可能是由居维叶管的不对称性造成的演化趋同现象居维叶管(Cuvier duct)是以18~19世纪法国著名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奠基人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1832)命名的一个解剖结构,指的是左右前主静脉和两条后主静脉的血液全部汇流至一对横向的总主静脉(图8),包括我们人类在内,左右两侧的居维叶管并不对称,右边要比左边大得多(图8)。

在七鳃鳗的身体构造中,左右居维叶管不对称,右边较左边更为粗壮。由于七鳃鳗的食道与背主动脉通过结缔组织相连接,为了防止食道塌陷在未被围心腔保护的心脏上,因此,其背主动脉和食道会出现向右漂移的弯曲现象(图8)。

而在骨甲鱼类中,心脏已经有了围心腔的保护,为什么还会出现背主动脉和食道向右漂移的现象呢?

这可能是由于骨甲鱼类的头甲背腹扁平化所造成的空间狭小,以及右侧粗大的居维叶管的挤压,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了背主动脉和食道向右漂移的弯曲现象(图8)。

鱼的血液循环示意图,鱼解剖怎么知道病因(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