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局面却完全不同了,我们不仅吃蝗虫,而且有著名的“昆虫宴”,当此次东非蝗灾发生的时候,在网上也就有了“蝗虫只要来中国,就能全部吃完”的段子,段子终究是段子,权当一乐,切勿当真。
若有认真观察过蝗虫,就会发现,小时候常见的蝗虫,通体绿色的中华剑角蝗,几乎都是单个出现,科学家也认为,一般情况下,蝗虫很少成批出现的,那此次蝗虫为何会泛滥成灾?是什么让它们如此合群?
饥饿赋予的力量
此次蝗灾的主角是沙漠蝗虫,生活在很少下雨的贫瘠地区,影响了全球20%的陆地表面,和我们常见的蚂蚱不同,这种蝗虫能进行长距离的飞行,连续飞行一两天,可以飞行150多公里。
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如此多的蝗虫,并一直飞行迁移,饥饿是最主要的原因。
干旱
历史上,蝗灾一般出现在干旱时期,干旱的天气,利于繁殖。
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湿度在10-20%之间的土壤最有利于卵的存活,而且干旱,会导致小河流干涸和植被覆盖率下降,这样,蝗虫有更多的土壤来产卵,再加上蝗虫繁殖能力强,最多可以在1平方米的土壤中产下20-40万粒卵。
干旱时期,蝗虫的食欲也更加疯狂,有时候吃进去的植物都未经消化就排出体外,主要是为了补充水分,因此,越是干旱时期,食物越容易匮乏,一旦匮乏,大量的蝗虫就会逐渐向最后的植被地区靠拢,渐渐的,在一定范围内就会聚集大批量的蝗虫。
左边群居右边独居
左边群居右边独居群居后的蝗虫会“黑化”
科学研究认为,物资充沛时的蝗虫喜欢独居,是一种不起眼的昆虫。它们棕绿色的身体被伪装起来,融入背景中,它们以缓慢的步态行走。
当食物短缺被迫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情,逐渐“黑化”,经历双重人格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