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中宠物惹祸
实际上,乌鸫在繁殖期攻击更多的是其他动物。例如喜鹊、伯劳等捕食幼鸟的天敌,只要被乌鸫发现进入领地,即会遭受猛烈攻击。而在人和乌鸫的矛盾中,很大一部分也是由家养动物带来,其中常见的是猫和狗。这两种动物,都有爱捕捉小动物的习惯。特别是猫,能爬树、能上墙,走路悄无声息,是天生的捕鸟高手,每年丧身猫口的幼鸟非常多,由此导致猫和鸟成为世仇。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乌鸫对猫有深入骨髓的恨。不管猫有没有冒犯到它,都会习惯性防御或攻击。因此,在乌鸫繁殖季节,最好还是管好自家猫,以免引来乌鸫的攻击。
以上就是能够引来乌鸫攻击的一些常见原因。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建议大家尽量规避掉这些因素,以免造成人和乌鸫矛盾激化,带来更大烦恼。毕竟经常和鸟屎为伴,是谁也不愿意的。
如果已经尽量防范,但还是被乌鸫攻击了,又要怎么办呢?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推荐以忍让为主,没必要和一只鸟较劲。乌鸫属于“顺毛驴”,越是和它针锋相对,越能激发它的恨意和斗志。建议在遭受攻击时,尽量躲开它,不和它碰面,进行冷处理。只要乌鸫几天找不到你,就会认为威胁已消除,也就罢休了。做法建议如下:
(1)尽量避开遭受攻击的区域
既然惹不起,就要躲得起。遭受攻击的地方,如非必经之地,建议直接绕开,一般即可避免再次被攻击。如果是在自家阳台遭受攻击,建议拉上窗帘,让乌鸫看不见室内情况,几天后基本也可以避免。如果玻璃上经常有被空投的鸟屎,建议采用一位网友的做法,在上面贴上保鲜膜,脏了直接撕掉,可避免每天清理玻璃上的粪便。
要躲到多久才是个头?乌鸫攻击行为只出现在繁殖期,而从建窝到雏鸟出窝,约一个月的时间。实际上,我们遇到的鸟窝,多数幼鸟已经出壳,最多两周即可离巢。也就是说,只要忍让一两周的时间,等幼鸟出窝后,乌鸫也就离开了,就不会再遭受攻击。
(2)乔装改扮,避免乌鸫认出。遭受攻击的地方,如是每天必经之地,就只能“乔装改扮”了。建议不要再穿初次遭受攻击时的那身衣服,换一身以前乌鸫没有见过的衣服。再配上口罩和帽子,基本也就没有问题了。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再加一把伞。
也有一些网友,提出直接想办法“弄死”乌鸫的做法,这里并不建议大家这么做。这是因为:乌鸫是受保护的“三有”动物,私自猎*是违法行为。乌鸫对人的攻击是因为我们有意无意侵入了它的领地,本质上并非鸟的错。将心比心,就如我们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别人的侵害,我们也会拼死保护。处于繁殖期的乌鸫亲鸟,身后是一窝4-6只“嗷嗷待哺”的幼鸟,*死了它,也就相当于*死了整窝幼鸟。因此,于情于理,都不建议大家那么做,人与鸟和谐共处,才应该是我们的追求。
此外,由于鸟占据“制空权”,实际就算你想那么做,战胜它并不容易。一旦你无法“一击即中”,那么就有可能更加激怒它,会因此招致一大群乌鸫的攻击。想一想,一两只乌鸫的“鸟屎”轰炸,即让你欲哭无泪,如果是四五只,甚至更多,那又是一种什么境地?
四、结语乌鸫在繁殖季节,确实存在攻击行为。但目的是出于“护巢”,是为保护后代而战,与天生好战的蜜獾不同。且乌鸫的攻击,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多数都是我们有意无意侵犯了它的繁殖领地所致,是一种被动的反击,实际并非鸟的错。也不是所有乌鸫都有攻击人的天性,这只是个体偶发事件,没有普遍性。这一切都与生性凶残好斗的蜜獾截然不同,因此将乌鸫称为鸟中“平头哥”,是不恰当的,实质是一种不明真相的污名化。
只要能避免对其繁殖领地产生威胁,一般就不会招致乌鸫攻击。建议避免近距离接触鸟巢,不要破坏鸟巢、掏取幼鸟,不要对乌鸫做出驱赶行为,管理好家中的猫狗等宠物。通过这些做法,基本就可以避免乌鸫的攻击。
一旦遭受到乌鸫的攻击,建议以避让为主。正面冲突只会使乌鸫斗志更强,局面更为糟糕。乌鸫一窝的繁殖期约一个月时间,实际我们通常只要避让一两周即可。等雏鸟离窝后,亲鸟自然也会离开,不再攻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