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后,针对大熊猫的捕*依然没有停止,再加上我国人口不断的增加,将大熊猫的栖息地大幅度的减少,最终导致了野生大熊猫不仅栖息范围大大缩减了,栖息地还严重的碎片化了,栖息地的碎片化会导致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大熊猫的繁殖越来越难了。
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就已经只剩下了1114只,大熊猫也成为了濒危物种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几十年的保育下,大熊猫的数量也仅仅是增加了几百只。
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图示
大熊猫数量少的自身因素大熊猫的数量少除了人为因素外,自身因素也比较的关键,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身因素导致的数量减少是在人为因素已经将大熊猫的野生数量降低后才体现出来的,如果没有人为的捕*以及栖息地减少,它们自身的因素是体现不出来的。至于大熊猫的自身因素无非就有三个:
第一:繁殖力较差。大熊猫的繁殖力是不强的,首先,它们每年有固定的发情期,但是发情期太短了,只有2-3天,也就是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只要大熊猫找不到合适的配偶,这一年就无法正常繁殖了,而在栖息地碎片化后,这个缺点尤为的明显。
其次,大熊猫平均一胎能生下1-2只幼崽,但是大熊猫的幼崽太小了,只有平均100多克,如此小的幼崽,成活率并不高,如果是两只幼崽,通常只有一只能活。这就导致了大熊猫的整体繁殖力比较差。
第二:食物问题。大熊猫能够从距今约800万年前活到今天,靠的主要是食性的转变,因为主要以竹子为食的大型动物很少,所以竹林是一个相对空白的生态位,这里缺少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也很少,几乎是没有天敌和竞争的。
但是,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的食性也成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度依赖于竹子,一旦竹子出现了问题,它就会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