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评论黄兴,黄兴后代孙子的现状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7-07 10:40:13

书名:北京法源寺

豆瓣评分:8.4分

作者:李敖

多年后再读,感慨于大气磅礴的历史浩荡,小记感悟。

公元644年,唐太宗雄心壮志东征高丽,兵临辽东,最终仍铩羽而归,退至幽州,念征战而死将士,遂建“闵忠寺”以告亡灵。五年后唐太宗去世。

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古刹遭破坏,”闵忠寺“曾易名“顺天寺”,它也见证了安史两家泯灭伦常的屠*乱世。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北上,钦宗囚于“闵忠寺”至死。

公元1288年,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谢枋得,于深山隐居中被元朝掠至元大都,拘留于“闵忠寺”,谢见到寺内曹娥碑更甚感慨,最终绝食殉国。

公元1629年,袁崇焕遭阉党魏忠贤余孽陷害,加之皇太极策划反间计,被崇祯凌迟处死于菜市口,他的仆人佘氏半夜偷尸,在“闵忠寺”超度埋葬,一直守墓至死,佘家代代守墓不去,直至清末。

公元1731年,清朝雍正来到”闵忠寺“,将其改名为”法源寺“,公元1780年,乾隆皇帝来到法源寺,题词”法海真源“。

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咸丰帝从圆明园出走避难承德,留下他的弟弟恭亲王在京处理和谈事宜,英法联军在北京烧*抢掠期间,恭亲王便暂居法源寺,再之后联军火烧圆明园,消息传至热河,咸丰帝吐血而亡。

这之后的历史演进,我们在海量的电视剧中都可窥见一二。叶赫那拉为咸丰生下的六岁儿子登基,是为同治皇帝,慈禧与慈安联合恭亲王(咸丰弥留之际担心小皇帝不稳,对恭亲王强烈打压),一起扳倒肃顺为首的八大赞襄政务大臣,史称辛酉政变,自此,慈禧正式开启了她实际执掌中国朝政命运的半个多世纪。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联合慈安、恭亲王夺权时,她26岁,慈安25岁,恭亲王30岁,三个平均年龄27岁的青年,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里,肩负起了这个千年帝国最后几十年风雨飘摇的沉重的历史重担,当然,精于权术的慈禧在这期间,早早就毒死了慈安太后,开革了恭亲王,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大权独揽。

李敖评论黄兴,黄兴后代孙子的现状(1)

公元1888年,小说即开始于此,广东南海康有为拜会法源寺,偶遇佘氏后人佘法师与其谈经论道,谈到了“伪善”、“忠奸”、”佛法“等;期间,佘法师的小徒弟普净小和尚,聪颖无邪的形象为故事增彩不少,也埋下结尾伏笔;

公元1895年,甲午战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公车上书。

公元1898年,”励精图治“的光绪召见了康有为,启用维新人士,大刀阔斧,破旧立新。

在这之前,处于强国会被查抄低谷的梁启超,一日早上走进法源寺偶遇谭嗣同,二人大谈佛法,反复探讨了《华严经》,又谈维新变法之事,相见恨晚,结为知交。

李敖评论黄兴,黄兴后代孙子的现状(2)

四个月后,二人南下,辗转到达湖南搞时务学堂,这期间他们有个学生蔡艮寅,只有16岁,在梁谭二人离开湖南北上时,惜才的梁启超叫住蔡艮寅说:”临别无以为赠,送你一名蔡锷,字松坡“。另外,在湖南期间,谭嗣同还有个学生,叫杨昌济。

光绪召见康有为后,维新派迎来第一次也是最终的一次高光时刻。谭嗣同官至军机章京,成为最接近皇帝的核心人士。

但好景不长,维新运动犹如来时的轰轰烈烈一般,也摧枯拉朽的瞬间倒塌,1898年9月,倍感危机到来的光绪发密诏给维新人士营救自己,终究事情暴露,”兵戎相见“的前夜谭嗣同在法源寺见到了袁世凯,拉他入伙,要求*荣禄,围颐和园归顺光绪皇帝,袁世凯表面答应,转头就告了密。行动失败,慈禧再次训政,光绪被软禁,史称戊戌政变。

公元1898年9月28日,戊戌变法为首的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斩首,其中就有谭嗣同。他在梁启超、黄轸(后改名黄兴)、大刀王五、伊藤博文示意下的日本大使馆营救之时,拒绝了外逃,以一种”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的决心被*害了。

李敖评论黄兴,黄兴后代孙子的现状(3)

谭嗣同的好友江湖人士大刀王五,从菜市口偷回谭嗣同的尸首,找人缝合为全尸,由谭嗣同的仆人和王五安葬,神似数百年前袁崇焕的遭遇。

谭嗣同牺牲后不久,普净得知了佘法师与大刀王五更多的秘密后,离开寺庙,独自闯荡。

谭嗣同在狱中曾写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多年后,已经成长为共和革命中坚人士的蔡锷与他的老师梁启超,还讨论起师父谭嗣同这首诗中”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含义,那又是一段精彩的对话,无论小家与大家,无论江湖与庙堂,抑或改良与革命,都有足够深刻的解读。

李敖评论黄兴,黄兴后代孙子的现状(4)

公元1926年,69岁康有为在生命的倒数第二年,再次来到法源寺,这次他偶遇了当年的普净小法师,此时他叫李十力,不仅有学问,在佛学方面研究较深,而且还有见识有远见,更能够闹革命,他与师父佘法师目睹谭嗣同的惨案后,终于明了改良之路不通,只能革命,遂离开法源寺。难能可贵的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也未能让李十力看到希望,他投身到了共产党革命事业。

相别四十余年的二人,一大一小,一老一少,对话酣畅淋漓,其中李十力的一句话可以说给了康先生一个盖棺定论的评价:

”不瞒康先生说,我不跟你们同一个时代,你们把自己陷在旧时代里,我却比较能够开创新时代……你正好碰上清朝,清朝说你太前进,民国又说他太落伍,在夹缝中,你也为群体牺牲得不明不白……“

李敖评论黄兴,黄兴后代孙子的现状(5)

我在想,这不就是孤魂野鬼吗?为何康先生会有如此悲惨的结果。

至此,法源寺的故事讲完,千年古刹,悠悠沧桑巨变,多少风云人物、历史典故呼啸而过,唯有法源寺还屹立于此。

附文说明:

小说中,有几个人物是虚拟的,如小和尚普净,后来改名叫李十力,他实际上是三个人的化身,就参加两次革命的话,他是董必武;就精通佛法而言,他是大学问家熊十力;就共产党献身做烈士而言,他是李大钊。

佘法师这个人物大概是虚拟的,大刀王五,历史中确有此人,书中多数描述也都接近事实,不过根据小说的描述,除了他与谭嗣同结为至交并试图营救狱中的谭嗣同这段以外,其余的经历也是虚构。

如,佘法师和王五早年都参与太平军,投身于翼王石达开麾下,佘法师因读过书,被石达开看上掌管文案,石达开有一女长得漂亮也会写文章,与佘法师军中相处日久生情,石达开后来也有意招他为婿。但在大渡河最终的斡旋中太平军未能突围,石达开亲入清军军营请愿放过将士,一人受难,结果不仅惨遭凌迟,剩余将士也被击溃逃窜。慌乱中佘法师与石达开女儿绮湘走散,绮湘被清军蹂躏致死,而佘法师并未回去营救,逃离出来的他,回到法源寺看破红尘出家为僧,而同为军中的王五等故人得知这事,都认为佘法师是贪生怕死不讲情义的小人。

李敖评论黄兴,黄兴后代孙子的现状(6)

故事最终,义和团爆发时,王五遭义和团追*逃至法源寺,佘法师救了王五,但势单力薄的法源寺还是被义和团攻破,一众人等冲向穿有王五黑袍的人一顿乱砍后离去,这人竟是佘法师,他替王五而死,王五却也还是因伤势过重而去世,死前他原谅了佘法师。

这段写得多么的演义啊,写得多么的武侠啊,但事实上真实的王五是参加了义和团,被八国联军围困于顺源镖局,枪*而亡。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