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江蕙与蜀东才子宋枏,字松存,结婚,宋松存在光绪六年(1880)到南京做官,不久又北上北京任司马将需。这时,江蕙的《考定中星图》书稿被宋的好友罗云樵发现,在宋枏的帮助下,该书于同年刊刻出版,除宋枏为本书做叙外,还有16人为此书做叙题。出版时将书名定为《心香阁考定二十四节气中星图》,这就是光绪六年五月蜀东宋氏锓本。
部分做叙题的人
全书共有星图26幅,除了24节气星图,还有首幅《紫微垣图》和末幅《月行九道图》。24节气图各配有中星歌,以便于辨认,如立冬中星歌“十月节,是立冬,天津女宿昏时红。一更虚危室北落,二鼓奎壁连司空。天苑上,夜正中,四鼓觜井参狼通。两河鬼柳五更灿,星张并朗阳升东。日出卯,正二刻,日入酉,初一刻。昼四十七刻,夜五十三刻”
紫微垣图
江蕙的星图比《步天歌》要精确得多,对于天文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教材。江蕙的才华和著作受到很多名士和天文爱好者的推崇,即使在今天,这部心香阁考定二十四节气中星图》对于普及天文知识和认识星空也具有现实意义。
王贞仪
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祖父宣化太守王者辅热爱读书,据说有藏书七十五橱,且精通历算,著述颇丰,父亲王锡琛科举不中,转而学医,精通医术。她自小聪明好学、喜爱读书,祖父教她天文学,祖母教她诗词,父亲教她医学、地理和数学。
她通星象,精历算。她学贯中西、博览古今,还能批判性地吸收和发扬。她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观测实验经验,曾积极宣传阐释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她从宇宙宏观与微观结合来解释“天圆地方”,并对日月食的成因做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这些论述绝无仅有,甚至比西方更有说服力。她还对岁差的成因、测量和计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她是安徽数学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对三角学、西洋筹算都有深入的研究,吸取了中西方算法之所长,化繁为简并灵活运用,然后写下多部著作来阐述。这些著作与她的天文学著作一样,简明易懂,还有配图,可以说是当年的科普书,可惜的是,它们如今多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