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环境适应了,养殖技术也得高
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试验场,池子里养的都是大鳞鲃,但这些鱼可不是用来吃的,主要用来繁殖。
养殖员告诉我们,大鳞鲃的繁殖是让人很头疼的问题。这么说的话,莫非鱼也会“难产”,需要“催产”?
央视财经《深度财经》记者了解到,人工繁殖能够让大鳞鲃的受精率从原来自然生产的20%涨到80%呢!
谁说盐碱地不能种田?
徐伟和同事们采取“鱼农综合利用”的方法,让盐碱地养鱼的同时也能种上田。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徐伟解释,就是用淡水去淋洗高盐碱土壤,降低土壤盐碱度后,就可以种植生长庄稼和农作物了。同时,把高盐碱水抽到鱼池里养大鳞鲃。
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利用这些水域养鱼、种田,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着实为水产业及生态保护解决了一大难题,而且大家还能品尝到鲜美的鱼肴。
虽然盐碱地可以养鱼赚钱了,但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不可忽视。我们的科研人员和养殖员们为了盐碱地能够很好利用,也是费了很多的心思和功夫。
所以,小编也在此呼吁大家,为了环境,更是为我们自己,平日还是要注重环境保护哦!更多关于养殖鱼种、经营水产的方法和秘笈,尽在央视财经《深度财经》。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