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弁
弁弁的地位次于冕,也是古代一种比较尊贵的帽子。
弁分成爵弁、皮弁。皮弁是尖顶的,好像后世的瓜皮帽。皮弁的制作材料是白鹿皮,在鹿皮和鹿皮缝合的地方,缀有一行行小玉石,看上去就像是一粒粒星子,闪烁漂亮。《诗经》中说:“会弁如星。”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爵弁,据说就是没有旒的冕,色如雀头,赤色,略微带点黑色。
笄、纮、瑱笄是古人插头发用的物件。
古人戴冕或弁时,往往要用一根比较长的笄(不同于发笄),横插发髻,使笄穿过发髻,从而把冕或弁别在髻上。别完之后,再在笄的一端,系上一根小小的丝带,丝带绕过颔下,再系到笄的另一端。这根小小的丝带,叫做纮。纮和缨是不同的。
在笄的两端,此外还各有一条丝绳,叫做紞,从紞下垂下一颗玉来,这颗玉叫做瑱。因为两颗瑱垂下的位置,正好对着左右两耳,所以瑱又叫做充耳,或者塞耳。
巾古代贵族带冠,庶人戴什么呢?
和贵族不同,古代普通的庶人,是没有财力制置冠弁的,另一方面,由于冠弁是尊贵的象征,贵族也不会允许庶人使用。《释名》上说:“士冠,庶人巾。”可见庶人戴的是巾。庶人的巾,起初可能就是劳作时,用来拭汗的布,一物两用,也可以裹在头上,当成帽子用。《玉篇》上说:“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透露的就是这个意思。
汉代时,头巾还在庶人和隐士中间使用。
帻帻是包头发的巾,起初也是庶人戴的。庶人帻的颜色,一般是黑或青,从帻的颜色出发,秦代把人民叫做黔首(黔就是黑色),汉代把仆隶叫做苍头(苍就是青色)。
后来,贵族也开始戴帻了,这主要是因为帻可以压发定冠。这种帻前面较高,后面较低,中间露出头发。贵族免冠后,就露出帻来了。
此外,还有一种有帽顶的帻,这种帻比较正式,戴这种帻,就可以不再戴冠了。帻本来是覆盖额头的,如果露出前额,就叫做岸帻,表示洒脱不拘礼节。《晋书》上说谢奕“岸帻笑咏,无异常日”,这里的“岸帻”就表示谢奕洒脱不拘礼节。
绅、鞶古人使用的带有绅、鞶。
绅是一种是丝织的大带,鞶是一种皮制的革带。大带是用来束衣的。古书上所说的“搢绅”,指的是官员上朝时,把手中所执的手版(笏)插在带间,后来,“搢绅”就成了仕宦的代称。绅又特指束衣后,余下的下垂的那部分大带。
至于鞶,则是用来挂戴玉佩等饰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