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纸币收藏领域最火的品种莫过于双冠,其收藏队伍扩充迅速,市场价格上涨迅猛,确实令人眼馋。近年,随着收藏市场遇冷,双冠与其它钱币品种一样,没逃过这一劫,甚至比其它品种跌得更惨。
双冠形成于第四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首次将汉语拼音字母取代罗马数字做为纸币冠字使用。拼音字母一共有26个,除去"Ⅴ"字母未使用外,其它25个字母可以排列组合成600多个二冠,其中只有24个双冠,(EE冠是连体钞的专用冠字)。那么红极一时的双冠为什么不抗跌呢?
双冠与其它冠一样,发行早的消耗量就大,双冠补号发行量也低,但后期发行的双冠存世量非常大,比例失衡。
收藏难度大双冠收藏方式以全套收集为主,由于各个双冠存世量不同,加上每个冠号投放地区不同,收集全套的难度很大。
双冠有收藏价值,但不是每个双冠都有收藏价值,正因为收藏价值不同,价值低的双冠被套装导向而绑架。稀冠难寻,普通冠几经转手价格飙升,对双冠收藏者增加了难以言状的压力。
市场导向的变化随着收藏者对品相及号码越来越重视,对双冠套装的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号码的价值下跌,双冠收集更是雪上加霜。加上后期币商抛售大量普通双冠,成为压弯双冠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号码币和数字冠等许多特色品种的崛起,激起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向往。比喻象数字冠,"OO和II"双冠的价值和地位比在双冠中高得多,使爱好双冠的收藏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我是曹流青,持续更新收藏方面的文章,欢迎阅读点赞和评论,并加以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