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金融机构在授信审核时,既要评估融资公司的还款能力,还必须关注下游核心公司的偿付能力,对贸易双方的信用情况全面审核,在该模式下金融机构将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融资公司为了顺利获得融资,会有隐瞒质押资产真实情况的现象。
这是由于现阶段公司以应收账款做抵押,金融机构往往无法准确掌握有关信息,导致一些资质较差的公司铤而走险,选择将应收账款的实际状况隐藏,从而造成财务风险与应收账款融资风险。
道德风险也同样会出现,相比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来说,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程度相对较低。
在金融机构对其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面临着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所以在许多时候都无法实施全面、高效的监督。
一些高风险投资偏好型的企业,在获得了金融机构注入的资金之后,并不按规定对这笔贷款加以利用,而是转而投入资金于某些高风险项目以期获取更高利润。
而在此过程中,如果投资获利,该公司就能够成功清偿银行欠款,一旦投资失利,就可能给银行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
另外,如果融资公司将资金另作他用,就不能根据与供应商合同完成特定商品的生产,也可能产生无法及时按量向下游核心企业提供商品的现象,从而造成供应链的断裂。
核心企业缺乏偿债能力。买方作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其规模很大且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总体运营情况也相当良好。
在自身保证对应收账款偿还的同时,还对卖方的经营生产活动实施了监管,从而有效的改善了卖方的信誉资质与偿债能力,并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安全性。
如果买方缺乏还款实力,也会使得卖方遭受违约风险传染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可持续性。
供应链运营情况与行业发展现状。由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是以买方公司的商业信誉为基础。
因此买方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供应链运营情况,也是产生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买方如果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得正常销售收益,其按时如数偿还债务的能力也会比较强。
保持良好的行业发展趋势,有利于防止应收账款质押资金违约风险的发生传播,也有利于提升应收账款质押资金行业的经营稳定性。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一)存货质押融资模式运作
在传统金融融资业务中,各大金融机构往往把中小企业,以动产为质押资产的信贷申请避而远之。
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半成品库存等动产的流动性较强,存放不易,价格也并不稳定,不利于金融机构对其实施有效性的监督和清偿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