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在CPA考试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了,在教材中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就是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然后确定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再加上一些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情形,听起来就比较复杂。
实际上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只需要站在资产负债表日考虑未来,如果该项交易的存在未来能少交税,那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该项交易的存在未来需要多交税,那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记住这个原则,那么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就简单了。
一、递延所得税的产生递延所得税的产生本质上源于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差异。我们都知道,企业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在税法中,更加趋向“收付实现制”,例如,只有当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抵扣。这样,企业会计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和税法要求的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也就产生了递延所得税。
例1:小马公司2021年度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其中,本年度计提坏账准备2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分析:由于税法不承认坏账准备,因此,税法上小马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120万元。因此,会计录入如下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3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0
按照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应该是100*25%=25万,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是不是今年多交了5万的税,那未来就可以少交5万的税,所以,会计又作了一笔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所得税费用 5
二、常见的递延所得税处理情形(一)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
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形成资产减值损失,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站在资产负债表日来看,该项准备的存在未来可以少交税,那就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二)公允价值上升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上升,也会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站在资产负债表日来看,资产价值上升要在未来多交税,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 (其他综合收益...)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未弥补亏损
未弥补亏损就比较好理解了,由于亏损的存在,未来可以抵销应纳税所得额,站在资产负债表日来看,对企业来说这是一笔资产,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前提是企业未来有足够的利润可以用来抵扣)。分录同(一)
(四)房地产企业的预收账款
房地产企业的预收账款,在收到时就要全额纳税,房子验收交付后才确认收入。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站在资产负债表日来看,这项负债的存在可以在未来少交税,因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其他预收账款如果收到时,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则不影响所得税。
(五)递延收益
如果政府补助为免税收入,则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如果不是免税收入,按照税法要求,在收到政府补助时,需要全额纳税,站在资产负债表日来看,今年多交税了,未来可以少交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录同上
(六)预计负债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按照税法要求,与销售商品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可以税前抵扣,那么站在资产负债表日来看,未来就可以少交税,因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录同上。此外,因某些实现确认的预计负债,无论是否实际发生都不允许税前扣除,比如罚款,就不会影响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七)企业合并
1.企业合并时资产评估增值
企业合并时资产评估增值,就相当于企业资产增值了,那增值这部分(挣钱了)需要在未来交税,站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由于合并时,并未影响损益,将这部分递延所得税从资本公积转出: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以后期间,随着资产折旧,将递延所得税负债逐步转入损益: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所得税费用)
2.未实现内部损益
由于未实现内部损益的存在,合并报表并不承认这部分收益,但是子公司实体已经按照个别报表交税了,也就是说从合并报表角度看,现在多交税了,未来可以少交税,因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对外出售时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