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风云:国企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是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同时也是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者|知本咨询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专家 许伟波
责编|亿亿 编辑|阿苓
考核和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其管理对象是人,是企业的广大员工,而员工所具有的主观能力性、创造性的特征,也给考核与薪酬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做好国企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考核与薪酬的总体框架与管理要点。
知本咨询在总结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考核和薪酬管理要点“三线图”,供朋友们参考。
“三线图”是考核和薪酬管理的三个核心领域的内容,我们用竖向三条线来表示,称之为“三条管理线”,涵盖了工资总额与企业整体考核、负责人薪酬与考核、内部分配与员工考核的内容。
三条管理线的内在关系是这样的:
首先是“总额”线,工资总额是改革的基本前提,有了总额,才具备实施相关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的前提条件。而工资总额是要与企业效益建立同向联动机制的,企业整体的经营考核结果是决定工资总额的主要依据。
其次是“负责人”线,国企负责人作为企业的掌舵者,建立国企负责人考核激励制度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内部分配”线,内部薪酬分配是企业分配价值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是企业内部的二次分配。如何建立员工薪酬分配与考核结果强挂钩机制,对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对这三条管理线逐一分析。
工资总额要符合“一适应,两挂钩”的原则,重点要关注其分类管理以及确定联动机制两项工作。
1、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的结果对企业采用不同的管控模式,进而影响到工资总额的分配结果。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分类管理呢?
通常情况下,商业一类企业原则上实行备案制管理;商业二类企业、公益类企业原则上实行核准制管理;对于内部管理做得比较好的商业二类企业,可以探索实行备案制管理。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或者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试点的国有企业,可以探索实行更加灵活高效的工资总额管理方式。
当然,实际情况会比这样的分类会复杂得多,一家集团公司可能包含了众多的业务类型、跨越不同的地域等,因此我们建议集团应建立分类评价模型,从而实现分类管理的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