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偏什么方向?多少度方向上?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06-09 13:34:15

北京,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1)北京地名,据不完全统计有30余说(亦说27说),可谓全国之最。(2)然而,以域邑、国都称名,主要有幽州、蓟、燕、大都、北平、北京之称,皆为今北京最古区划地名,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今择其考释。

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偏什么方向?多少度方向上?(1)

幽州。北京最早称名幽州,又称幽都、幽陵。《尚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壦兜于崇山,窜三苗于山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又云:尧“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前者《孟子·万章上》原文引用。(3)《史记·五帝本纪》:“于是舜归于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4)[集解]马融曰:“北裔也。”[正义]:《尚书》及《大戴礼》皆作“幽州”。可见幽州,又别称幽都,也称幽陵。

宅,古今文中有10余种释义,其本义为居住。但在春秋战国前,又多指王者所居为“宅”。《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孔传:“言祖乙已居于此。”《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吕氏春秋·疑似》:“周宅丰镐。”(5)由此可见,尧、舜、禹时期,幽州已筑聚落邑。殷商时期,共工氏后裔应为商朝方国,已在幽洲今北京市密云燕落村一带,极有可能筑有城邑。当然,这有待地下出土文物,进一步证实。

幽州,何以为名?幽,甲骨文训幽为黑。卜辞借为黝,其义为青黑。古文中有十几种释义,其本义指:隐蔽。《荀子·正论》:“上幽险,下渐诈矣。”《礼记·儒行》:“幽居而不淫。”孔颖达疏:“幽居,谓未仕独处也。”《说文》:“幽,隐也。”州,古文本义指:水中陆地。依甲骨文字形释义。《说文》:“州,水中可居者曰州。”州通洲。后引申为地域或行政区划之义。《书·禹贡》:“禹别九州。”《尚书》列“九州”,始有幽州之称。(5)20其时,幽州当为地域地名。但也不排除部落城邑地名。上古传说时代,幽州当属此况。

幽州最早得名,当与天文官和叔驻邑有关。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集解]孔安国曰:“北称幽都,谓所聚也。”[索隐]《山海经》曰:“北海之内有山曰幽都,盖是也。”[正义]案:“北方幽州,阴聚之地,命和叔居理之。北方之官,若《周礼》冬官卿。”(4)15帝尧时有天文历法大臣羲、和两对兄弟,被帝尧分命东、南、西、北四方,“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偏什么方向?多少度方向上?(2)

幽州得名更与共工氏迁徙密切相关。

其一、共工氏,传为炎帝祝融部落后裔。先秦典籍《尚书·尧典》《孟子·万章上》《荀子·议兵》《韩非子·外储说》《山海经·大荒北经》《列子·汤问》等皆有载。其部族有著名首领,周厉王时为共伯,立有共国。《古竹书纪年》:“共伯和干王政。”《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出奔共。”杜注:“共,国。今汲郡共县。”《汉书·地理志》:河内郡县十八。其中有“共,故国。”孟康曰“共伯入为三公也。”(6)共伯当为共工氏后裔。

其二、共工氏所处时代,为颛顼、帝喾、尧、舜禹时代。《管子·揆度篇》:“共工氏之王,水处十之七,陆处十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7)《淮南子·修务训》:“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传为善治水部落。因部落势力强大,常与姬姓部落抗争,《史记·楚世家》载:“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4)1387

其三、先秦文献与考古学考察,可证今河南辉县一带,应为共工氏早期活动中心区域。辉县孟龙庄龙山文化城址,可能与上古传说中的共工氏有关。(8)《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7) 331《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9)《礼记·祭法》也有同载。在春秋战国时代,后土已奉为农业丰收及生育保护神,世代祭祀。由此推测:在尧、舜、禹时代,共工氏是善农耕、治水、筑城的部落。

其四、地方史籍也有详载。2011年《辉县年鉴》载:辉县市远古时期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王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周厉王三十六年(前841),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拥护,代行王政,号共和,是为元年(前841),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10)

其五、共工氏何时迁徙于幽州。史无明载,但亦有迹可寻。《尚书·尧典》始载其事。《孟子·万章上》明载“舜流共工于幽州。”《荀子·成相篇》:“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禹攻共工国山。”(11)《括地志》:“燕乐县。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12)这表明唐初共工城仍存在。清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十》载:共工流放地,在密云县东北五十里“安乐庄”。孙冬虎先生认为:《顺天府志》中的安乐庄与燕乐庄、燕乐村,其专名部分,皆为一音之转,为近音异写。(13)

其六、地下文物考古资料表明:密云燕落寨雪山文化遗址出土新石器、陶器表明:距今6000年左右,密云一带就有人类聚居。尧、舜、禹时期,幽州应有聚落城邑。燕乐村今名燕落寨,发现燕落寨夏家店古村落遗址,距今约4000—3500年。(14)这虽是北方草原青铜文化,但不排除共工氏聚居这一带,与其融合发展。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燕乐县治,始建于燕乐村。今有古城遗址,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墙体为粗砂黄褐土夯实。1980年,发现几处汉代砖室墓,出土有汉代绳纹瓦、灰陶罐等文物。燕乐县治,极有可能在共工古城址上扩建而成。

总之,古文献尤其是先秦文献及地下文物考古双重证实:《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尧“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舜流共工于幽陵。”有充分依据,当为史实。

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偏什么方向?多少度方向上?(3)

蓟。北京市古称。蓟,何以得名?古文中多释为术、菊。《尔雅·释草》:“术,山蓟。杨,枹蓟。”邢昺疏:“此辨蓟生山中及平地者名也。生平地者名蓟,生山中者一名术。”今文多释为: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硬刺,密被白色软毛,头状花序顶生。全株可入药,有凉血、止血功效。(5)1377

不过,甲骨文中有“燕字”,无“蓟”字。蓟字为后造字,多见于汉印。然而,也不排除西周初,当有它字代替。极有可能禺京有封邑曰“京”。周武王伐纣灭商时,以京、蓟谐音通假为“蓟”。古人造字少,同音假借字,在先秦文献中多见。如《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断壶。”此“壶”假借为“瓠”。又如《礼记·乐记》:“发扬蹈厉之已蚤。”“蚤”通假为“早”。《周易·系辞》:“尺蠖之居,以求信也。”“信”通假为“伸”。殷商末禺京后裔封邑或为“京”,周初通假为“蓟”。当然,京、蓟是否通假,仍值得探讨。

蓟,从草从术从鱼从刀。这可能更符合禺京后裔京人的实情。故京人转称为蓟人。从草从术,术即秫。秫,可训为糯。“‘三月而种稉,四月而种秫。’皆谓之稻也。”(15)从魚从刀,可训为渔猎之义。

《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11)282禺京后裔建有郭国,为郭氏,公元前670年亡于齐。《战国策·燕一》载:郭氏后裔郭隗仕燕,为燕昭王之师。(9)290~291《畿辅通志·名臣》认为:郭隗于保定……仍为燕人。由此推知,今北京市与河北西北部,最早族居此地立国者,当为黄帝之子禺京之后裔,亦即兼营稻作及渔猎的京族,筑有京邑。商末因族居于蓟丘之上,故名蓟族,蓟丘为邑。《水经注·纍[左旁加三点水]水》:“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邱,因邱以名邑也。”(16)

蓟国封国建都,是周武王伐纣灭商的产物。《左传·昭公九年》:“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7)259《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帝尧之后于蓟。”《史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4)1075两说实为一事,因按《史记·周本纪》等古籍记载:帝尧乃黄帝玄孙。

周武王伐纣于牧野,商纣王逃登鹿台自焚而死,时限当在周武王四年(公元前1043年)。杨宽《西周史》,也录为此年。(17)由此推知周武王封蓟,当在这一年。

蓟国第一任及历代国君,当为殷商末京人方国旧部。因武王克殷,京人方国可能助周伐纣,立有殊功,故“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4)92

“褒封”之褒,古文中有宽、大之义。《盐铁论·论儒》:“齐宣王褒儒尊学,……。”《后汉书·董扶传》:“董扶褒秋亳之善,贬纤介之恶。”即是此意。封,古文中指植树为界。后引申为:封土立国。《国语·楚语下》:“其生不殖,不可以封。”《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5)212《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休注:“有土嘉之曰褒,无土建国曰封。”由此可见,周武王褒封“帝尧之后于蓟”,是褒封先圣后裔商代小方国“京”为“蓟”国,当为事实。不过,此“蓟”因非周姬之“亲”,故历代国史未载周初国君之名。至春秋时期,燕盛蓟弱,终为姬姓燕国所灭,决非偶然。

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周初分封因势兴而异,并非武王一人所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7)309而“光有天下”,当在周成王、周康王之际,而大多数封国,在周公东征,灭武庚、管叔、蔡叔反叛,践奄伐薄姑殷商诸侯之时。各家皆有注。现有学者也持此看法。(18)

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偏什么方向?多少度方向上?(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