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偏什么方向?多少度方向上?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06-09 13:34:15

不过,周初蓟国之封,古文献有载,更有地下出土文物证实,是不争的史实。

一是在今北京市广安门一带,发现战国及战国前遗址,有燕国宫殿常用构件;古陶件最早接近于西周时期。(19)在北京市宣武区条周胡同地表以下7米处,出土方折式“偃”字刀币10枚及古代建筑构件饕餮纹半瓦当,以及许多细绳纹陶片。学术界公认为燕国宫殿所用。公元前644年(亦有另说),山戎侵燕,齐伐山戎救燕,后燕庄公为北方诸侯之长时,不久在燕襄公攻灭蓟国,占其残城又筑新蓟燕,号燕蓟或燕都。

二是在北京市城区西南部,陆续发现春秋战周至西汉时期陶井、大量墓葬;尤以宣武门到和平门一带,最为密集。1973年及1974年,分别在法源寺及白纸坊以北,发现2处战国墓群。这为探索春秋战国至汉代蓟城城址,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20)

三是有学者根据古文献及地下考古资料认为:西周蓟都及春秋战国燕都均位于宣武门、和平门及白云观东西一线的南北两侧。其中西周蓟都小城,当位于广安门外护城河一线东西两侧;而燕国迁都于此后进行了扩建。而商代中期以后的蓟城,为西周之蓟都沿用。(21)齐桓公救燕伐山戎后,燕强蓟弱。(22)约在公元前629-前628年,蓟国存国约400多年。终为燕灭。(23)

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偏什么方向?多少度方向上?(5)

燕。《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克商,封“召公奭于燕。”(4)92

《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4)1293“召公奭”、“召公”,实指一人。西周燕国,史载于国史。

燕,何以名之。燕字,源于甲骨文,其字形如燕状。《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24)《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说文》:“燕,玄鸟也。”《尔雅·释鸟》:“燕燕,鳦。”邢昺疏:“此燕燕即今之燕,古人重言之。以其玄色,故谓之玄鸟。”(5)937

玄,古文可训为赤黑、黑;亦可训为幽、阴。由此推断,燕山,上古时多燕,故名。幽,亦可假借为黑。《诗·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毛传曰:“幽,黑色也。”幽,通黝。《说文》:“黝,微青黑色也。”(24)475《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11)353《山海经·海内经》中“大玄之山”、“大幽之国”,可能指燕山、古燕国。由此北京古称幽州、燕,就迎刃而解。

燕国为周成王所封。

一是《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昔(成)〔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7)30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疏]:武王克商“乃得封建兄弟,归功于武王耳。并非武王之时已建五十五国,其后不复封人也。”(25)王维国认为:武王克纣之后,只立武庚置三监而去,而未能抚有东土。直到成王时出现武庚之乱,周公平叛于东北方,克商践奄,灭国五十。随后建康叔于卫,伯禽于鲁,太公望于齐,召公之子于燕。(26)

二是周武王灭商伐纣后,其时周朝控制的范围,仅到达黄河北岸及淇水流域殷商故都一带。周武王克商后“封邦建国”,在王畿内分封邶、鄘、卫而置“三监”(蔡叔、管叔、霍叔)。周成王元年(约公元前1061年),周公平管、蔡、武庚之乱,成王年幼。《尚书大传》载:周公摄政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平定东夷奄国),四年“建侯卫”(分封诸侯),五年“营成周”(今洛阳)。

三是《诗经·大雅·召旻》载:召公统兵北伐“日辟国百里。”当在周成王时期。周成王十年左右,北方殷民、殷燕人与殷各属方国叛周,周成王命召公奭平叛取胜后,返回宗周,因功殊伟,乃封召公奭之子于燕(今北京市房山琉璃河一带)。这是深入北方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17)579

然而,召公奭并末亲自就封,其长子郾侯克代父就职,为第一代郾侯。《书·君奭·序》:“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左右。”从北京房山董家林出土文物“堇鼎”铭文看,召公奭并末亲自就封,而是留在宗周都城,为周成王身边重臣。(27)召公派“元(长)子”郾侯(克)代父就职,为第一代郾侯。曲英杰先生根据董家林墓葬出土青铜器铭文考证后认为:第一代郾侯克,第二代郾侯舞、第三代郾侯癸,连同召公奭四代父子相传。(28)因此之故,周成王封燕,比周武王褒封“帝尧之后于蓟”,约晚10余年。

周成王封召公奭于北燕,立都城于琉璃河边,已被今北京市房山董家林西周古城遗址所证实。(29)琉璃河古城遗址,为燕国都城存360余年。约在燕桓侯初(前691年)时,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县有易城遗址;今容城县晾马台、南阳一带出土“西官”“左征尹”铭文铜壶,皆可为证。《世本》载“桓侯徒临易。”《括地志》《太平环宇记》两书,均有考载。28年后,燕庄公二十八年(前663),国都又迁驻原蓟城附近的上都蓟,今北京市广安门护城河一带。迁都前灭蓟国为燕境。实际上是占蓟国之旧蓟都,扩建而为燕都蓟城。燕国在蓟城建都约150余年。

约在燕文公三年(前552 ),即齐庄公二年,齐国联合山戎等部共击燕师。在前554-前544年,燕文公又迁都今易县燕下都,300年不易;又以上都蓟为副都。因此之故,今北京市古城建城史约有3100年;建都史850余年。这不包括今北京市殷商所封京人(蓟人)方国邑,更不包括尧舜禹时代的共工城。

秦王政二十年,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7),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未遂,秦将王剪率军攻燕,毁其都,秦兵临易水。燕王喜与逃到代地的赵公子嘉,联兵攻秦兵,败后燕太子丹,逃匿于衡水,旋被秦将李信追斩。燕王喜弃蓟城,率兵退却辽阳。五年后,秦将王贲俘燕王喜,燕国亡于秦。燕国约存840余年,传王42代,五易都城,其中立都蓟城最久,燕城次之,燕下都、临易又次之,辽阳立都仅5年而国灭。(30)

秦灭燕,置蓟县,治今北京城西南;亦为广阳郡治。共和国《北京志·建置志》载:西汉,境域分属上谷、渔阳二郡和燕国( 后改广阳国) 。汉武帝分为幽州刺史部,为监察区,州治常寄迁。东汉,境域置有幽州和燕郡( 国) , 郡( 国) 下领县。东魏时, 塞外州郡县内徙, 行政建置难以详述。隋开皇初,废郡存幽州;大业初改置涿郡。唐初又改涿郡为幽州。唐建中二年(781),分蓟县置幽都县,同为幽州治。辽改蓟县为蓟北县,建为陪都,号燕京;为析津府治,领州县若干。析津、宛平二县依郭,为府治。(31)

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偏什么方向?多少度方向上?(6)

中都。中,古今文有10余种释义,其本义指:中间位置。都,古今文有近20多种释义,其本义指:城邑。中都,意为金朝境域正式建都并位处中间的大城。

中都建立,与女真族完额部首领乌古廼之孙阿骨打(1068-1123年),创立金国有关。北宋衰落后,我国北方女真族逐渐强盛。公元10世纪时,族部历受辽国欺压。11世纪末,女真族完额部崛起,其余部落纷纷归附。统一众部落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阿骨打为酋长,率部攻辽取胜,建立金国,建都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南)。

公元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公元1153 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 改名中都(在今北京市内),置中都路和大兴府,下领州县若干。据《金史·本纪第五·海陵》:“改燕京为中都,府曰大兴,汴京为南京,中都为北京。”北京之名始见。其时,中京府治,在今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因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之北,故称“北京”,与明代“北京”有别。其时,大兴、宛平为附郭县。后又立都开封。其国力强盛时,国土辽阔。长期与南宋对峙,争战不止。为我国统治北方的王朝。天兴三年(1234),在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下灭亡。历九帝,存国120年。(32)

大都。何以得名?大,古今文中有十几种释义:其本义指:在空间位置方面(面积、体积、容积),超过一般所比对象,与小相反。《论语·子路》:“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荀子·天论》:“大而无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皆含此意。大都,即指大的城市,即为元代的大都城。

1964年,经地下文物考古发现: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夯筑,四面辟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宫城在皇城的偏东部。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汉制。城址内发现有城门、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遗址等遗迹,出土物以瓷器为主。它包括今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元朝大都,始建于今北京,当与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立国治政密切相关。

《元史·忽必烈传》载:“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34)有关史籍载:忽必烈为政期任用儒生,注重农桑、兴办屯田、攻云南、灭大理(1254),后,率军攻宋鄂州(今湖北武昌)。1255年兄死继大汗位,始建年号称中统。其弟联合诸王反,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平叛胜利后,迁都燕京称大都(今北京)。至元八年定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灭宋,统一全国。之后,忽必烈多次向中亚邻国进攻,均败。在位其间,建立行省制度,强化中央集权与边疆管理,提倡朱程理学,巩固发展多民族国家。但因阶级、民族压迫沉重,人民反抗不绝。而迁都于大都,建成国际大都市,也足见其睿智大略。(35) 元代,今北京境域属中书省( 腹里) 、大都路和大兴府, 下领州县若干。

北京。北,古今文中有10余种释义,其本义为方位,与“南”相对。在甲骨文中,其字形象二人相背状,后引申为背脊之“背”。中原以北建筑,多背北朝南,故泛指北方之北。《诗经·大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孙子·军争》:“背丘勿逆,佯北勿从。”(5)110皆含此义。

京,古今文中有数种释义,其本义为:高丘。《说文》:“京,人所为绝高丘也。”亦指京城、国都。《诗经·大雅·文王》:“裸将于京。”张衡《东京赋》:“京邑翼翼,四方所视。”皆为此义。(5)120

北京,即为地处北方的全国都城。

北京成为明代全国之都,当与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1360—1424)“清君侧”,以武力夺取皇位有关。

《明史·成祖传》载:洪武三年(1370)封燕王。“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有关史料载:建文元年(1399),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永乐元年(1403),改顺天府为北京。北京之名,始载国史、地志。永乐七年(1409)拓管北方至库叶岛一带。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于此,称京师,仍习称北京,并置顺天府,府下领州、县, 州下亦领县。以南京为留都。朱棣在位期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扩大对外交往,加强文化建设,编纂《永乐大典》,提高国际地位。凡此种种,皆多有贡献。因压迫剥削日重,曾爆发唐赛儿农民起义。(35)1388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 属直隶省、顺天府、宣化府。直隶州领县, 一般州不领县。清顺天府下又设东、西、南、北四路同知, 亦称四路厅, 非一级行政区。

北平。 民国前期, 北洋政府仍以北京为都。 废顺天府, 改置京兆特别区, 又废州称县。1928 年国都南迁, 改北京为北平, 置北平特别市,仅辖城区和近郊, 城区范围同清代。废京兆特别区,原属县划属河北省( 直隶省改名) 。1930年北平特别市,降为北平市, 属河北省。北平市设辖若干区。

1949 年10 月1 日始, 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后地名不变,区划数调,境域大扩,始成现域。(2)849

北京依山偎海,多冲积平原;河流众多,气候适宜。富有矿产,农业多特产;高科技工业富集,成效显著。为全国最大交通枢纽。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现为全国文化、教育中心。文物众多,尤以周口店猿人遗址、房山董家林西周古城遗址、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遗址等,闻名于世。(2)849—850今生态日益改善,渐成公民宜居大都市。

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河南的什么方向?偏什么方向?多少度方向上?(7)

参考文献:

(1)北京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1—50.

(2)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849.

(3)(清)焦循.孟子正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371.

(4)(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22.

(5)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7:383—384.

(6)(汉)班固撰.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1252.

(7)陈戍国撰.《春秋左传·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6:979.

(8)周书烂,毛长立.共工氏流徙的考古学考察[j]文物春秋,2008(2).

(9)国语·战国策[M].长沙:岳麓书社,1988:39-40.

(10)辉县历史沿革[EB/OL].www.huixianshi.gov.cn.

(11)叶舟.山海经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307.

(12)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M].北京:中华书局,2010:109.

(13)孙冬虎.幽州、蓟城、居庸关的语源[J].中国地名,2016(3).

(14)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571.

(15)杨荫深.细说万物由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420.

(16)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11:324 .

(17)杨宽著.西周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497.

(18)唐晓峰.蓟、燕分封与北京地区早期城市地理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

(19)赵正之.北京广安门外发现战国和战国前的遗址[J].文物考古资料,1957(7).

(20)北京文物研究所.北京考古四十年[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21)韩光辉.蓟聚落起源与蓟城兴起[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1).

(22)顾德融,朱顺龙著.春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80 .

(23)薛兰霞,杨玉生.论燕国的五座都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4)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47.

(25)(晋)杜预.春秋左传注[M].(唐)孔颖达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6)王维国.王维国全集·书信·殷周制度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4:214.

(27)陈强.出土多件国宝的董家林、黄土坡两村启动搬迁[N].北京日报,2018:10—10(2).

(28)曲英杰:周代燕君世系考辨[J].史林,1996(4).

(29)王鑫,柴晓明,雷兴山.琉璃河遗址1996年发掘简报[J].文物,1997(6).

(30)薛兰霞,杨玉生.论燕国的五座都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31)薛国屏.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03.

(32)(元)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9:13—29.

(33)(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9:254.

(34)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654.

整理:周凯清、曹露露

校对:罗洋、粟娟

责编:文学容

审核:刘年喜

彭雪开老师原创,欢迎读者评论转发!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地名传播!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