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销量榜单之中,一个意外的身影进入我的视线,在轿车的前十榜单之中,去库存的吉利帝豪跌出了前十,而荣威i5上榜。荣威i5在18年的十月黄金时间上市,销量一直较为稳定,没有展现出爆款的趋势。但是在现在这样寒气逼人的市场下,稳定的表现就是入榜的砝码。笔者这次就拿到了一台1.5L自动4G互联朗豪版,来给大家做一次体验。
静态
不会让你丢面子
作为一台买菜车,外观还是一切的基础,(不然就会被怀疑是卖茶车了)整体造型i5很像其大哥i6,都保持着比较有棱角的造型。整体的比例是这台车的精髓,或许你在i5身上找不到很惊艳的点,但是长、宽、高的比例,线条的起承转收都刚刚好。较为平直的格栅和车灯营造了更宽的视觉效果,让整车看起来视觉重心很稳当,较多镀铬的使用让这台车的外观避免了廉价感,也比较迎合中式审美中对于精致的理解。
内饰则是完全的家族风格,中控虽然没有使用RX-5上的竖屏,但尺寸在同级中也是绝对领先,内饰用仿金属拉丝的面板避免大面积塑料件的粗糙——这样的外观内饰,买菜、上班、接娃至少不会在面子上不会掉价。
动态
整体表现超出预期
动力部分我试驾的车型采用的是1.5L CVT的配置,从参数上对于这台车的动力我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不过实际试驾的感受是超越我的预期的。
作为买菜车最常用的低速段表现,这台车避免了起步过程中蠕行响应迟滞的现象,松开踏板的瞬间,车辆便开始蠕行,蠕行加速上虽然没有使用AT变速箱的车型那么轻快,但是也不用太长时间就能达到蠕行的额定速度8km/h,在排队跟车时候不需要频繁的从制动踏板切换至加速踏板来避免与前车距离过大,这是我对家用车动力很在意的一部分。
10~30km/h的低速段的调教就让我有些抱怨了。踩下油门踏板动力并没有马上出现,延迟过后动力的输出稍微有点窜,这种憋一口气再冲出去的动力在市区低速行驶的时候会让驾驶员有些难以把握。
30km/h以上的加速就顺畅了许多,由于本身动力并不是很优秀,所以调教上将动力压榨到踏板的前段,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作为,会让动力感受变的轻松许多。前50%的油门基本已经能释放这台车90%的动力,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超车提速轻踩踏板动力的提升就会达到要求。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不低的车身尺寸和不是那么强劲的1.5L动力会让你有些力不从心,那或许此时你需要考虑一下更高配置的增压动力版本。
CVT的平顺性表现没有太多问题,传动比改变时车辆没有出现明显的顿挫,在手动模式下切换档位,速比改变的速度在CVT中间已经属于优秀的范畴。高速巡航的发动机转速维持的较低,CVT速比宽泛的优势在此时就会体现出来,可以有一个相对经济和安静的巡航表现,所以高速段的表现是需要给这台小车点赞的。
荣威i5还提供了ECO模式选择,这也是我更喜欢的一套模式,在ECO模式下,低速的动力迟滞虽然依旧存在,但是窜动情况大大减小,同时ECO模式和普通模式的油门调教差别并不大,你依旧可以体验到动力集中在前段的标定设置,所以如果不是需要赶路,建议可以长时间使用ECO模式。
制动是最大的槽点之一
家用车我一般不考量绝对制动能力,百公里制动的数值更多只是商家宣称的一些噱头,0.1G~0.5G的减速度才是最常用的部分。
荣威i5的初段制动有非常大的空行程,结合高度不低仰角也偏高的制动踏板,在轻制动时候,你需要抬起脚跟,然后经过一个较长的无制动力输出的过程,寻找到制动卡钳抱住制动盘的点,频繁操作时脚踝会有明显的酸痛感。
度过了初段的空行程之后,感受并没有好转,初段的制动力输出很平缓,好处就是你可以比较精确的控制你需要的制动力,但是如果遇到一些更为紧急的情况需要更迅速的制动响应时候,这个设定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中后段制动,制动力随踏板行程和踏板力的增加倒是一直很线性,没有明显的突变点,驾驶员依旧可以很好的掌握,不会突然抱死车辆触发ABS的工作。
整体制动过长的行程设定和过于平缓的制动力增长曲线是我对这台车制动较大的抱怨点。即使对于一台追求舒适性的家用车来说,这个设定也显得过于平缓,尤其在油门踏板较为灵敏的设定和这个制动完全不搭调。
转向表现不错,
女司机也可以单手操作
转向是荣威车型一直表现较好的点,整体的风格吸取了很多大众调教的经验,虽然没有达到那种如丝般顺滑的体验,但是转向的力感和同价位的吉利相比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在i5上,转向力表现整体是很轻便的风格。泊车转向女司机也可以单手轻松完成,转向力随速度的建立也不明显。
在60km/h以内的速度段,转向力都保持着单手轻松操作的力度,走街窜巷、接娃买菜比宝马过去那套撸健身球般的力道好非常多。在60km/h以上力逐渐收紧,增加的更多的阻尼感,为了高速稳定性这样的调整也是普遍的取向,高速上过弯轻微偏重一些,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转向力随转角的建立感也是家用设定,不算明显的V型,中间的过度也比较平缓,好处就是依旧保持着轻便,坏处就是对于驾驶员通过力识别中位有一些削弱。
底盘表现有较大提升
之前的荣威车型,底盘都是我抱怨的部分。能明显感觉在底盘调试上也是参考大众的设定希望达到硬朗的感觉,但是或与由于底盘硬点布置或是调教功力的不足,更多表现的是硬而缺乏保护感。画虎成了猫,所以我并没有对这台车的底盘有什么期待,不过试驾下来这台车底盘调教的风格却意外的正义。
市区行驶时的车身控制很稳定,没有多余的摇晃和侧倾,这也是家用买菜车另一个我很重视的部分——很多车企为了追求底盘的柔和感,降低阻尼,导致车身摇晃,其实最终的乘坐感受并不好。荣威i5在冲击方面的处理能感觉到在向软的部分靠,但是最终的效果还不算优秀。路面接缝和井盖这样的常见小冲击,会有较明显的振动传递到驾驶员,传递的还是显得过于直接。类似减速带这样的大冲击时,悬架依旧没有很好的柔和感,不过好在底盘没有出现明显的松散。路面粗糙的高频振动传递中规中矩,在这个级别中不算突出。
整体的底盘舒适性我觉得给7分是绰绰有余,满足家用是没有问题的。
其他
几处小设计
让驾乘体验更好
另外再说几个我很喜欢的小设计。
首先是座椅。整个型面从腰部、背部到肩部都非常贴合,软硬适中,座椅的表面非常柔软,但是压至一定变形量时座椅的硬度提升明显,不会让人有过软导致的长时间乘坐的酸痛。坐垫部分腿部的支撑并没有因为是小车而缩水,匹配驾驶位较好的人机,这里车的乘坐舒适性有了更多保证。
另一个我喜欢的细节就是车辆中控下方的旋钮的使用。大屏幕的使用其实侵占了很多中控按键的空间,越来越多的车型选择省略空调面板,把功能集成到屏幕的功能中,我个人非常不喜欢这个设定,屏幕的操作明显没有实体按键来的轻松快捷。而荣威在这一块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中控下方旋钮在默认状态是音量调节功能,而在旋钮的左侧有一个功能选择键,按下之后将会将旋钮功能变成风量控制,再次按下功能选择键则会将旋钮变成温度控制,让本来无法兼顾的功能都能有很好的操作。虽然第一次使用的时候需要一些学习时间,但是习惯之后确实爱不释手。
小结
这是一台纯家用取向的车,它很称职,足够对得起你花在上面的每一分钱,在现在的环境下,这样的精打细算恰到好处可能就是最适宜市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