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包括哪些,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谁重要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10-30 12:17:23

心理学对于自由意志的研究,存在两个取向:

A、 试图证明自由意志并不存在;

B、 自由意志是人对于“因果关系”的一种主观体验,人有自由意志的需要。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后一个问题显然对于指导生活实践更有意义。

一、心理学从创始之初,就是反自由意志的。

为什么?这与心理学的身世有关。

提起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都知道是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冯特对于心理学科学范式的建立,以及人才培养的贡献不可磨灭。

但是由于他本人的理论水平不高,也可能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他给心理学埋下了两个隐患:

还原论和二元论

1、还原论

冯特关注心理的“内容”,提出应该像研究客观物体一样,把人的直接经验分成最基本的元素去研究,所以他的理论被史学家称为“内容心理学”。冯特提出,意志也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要研究意志,寻找支配其的客观规律,所以冯特的意志是不自由的。在冯特看来,意志是由情感所决定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还原主义的倾向。冯特曾经给赫尔姆霍茨(Helmholtz)打了几年的下手,而后者的思想,就是要把心理学的问题还原成生理学问题,把生理学问题还原成物理学问题。赫尔姆霍茨认为,科学的终极任务就是“用力学解释一切”。

冯特虽然不主张把心理学向生理学还原,但他提出的“心理元素”的概念显然也是一种还原的取向,这也启发了他的学生铁钦纳,导致后者像剁肉馅一样把心理元素分出了几十万种。

这种把心理现象还原成简单的元素的倾向,自然会受到质疑。布伦塔诺(Brentano)就是其中一个质疑者。布伦塔诺的理论被称为“意动心理学”。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比喻来理解冯特和布伦塔诺的理论体系。

冯特把心理学当做一本字典来研究,这个字典里有很多的词,也有一些最基本的词根,也就是冯特的元素。你要研究意志,把这本字典翻开,里面有它的词根,还可以进一步拆成字母,但是不管你怎么拆,这个意志都是死的东西,它的词根字母也是不会变的,它一定是决定了的。

布伦塔诺则把心理学当做一个句子来研究。一个完整的句子,是包含“我 谓语 宾语”的(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句子的核心是谓语,也就是心理学重点要研究的内容。意志,是包含在“我”和这个动作的关系之中的。在这个角度来推理,意志对于“我”而言,一定是存在意义和价值的。

这实际上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系统论的思想,布伦塔诺对冯特的还原论做出了有力的批判。他的思想后来被格式塔理论所传承,在二战前后,漂洋过海,注入美国心理学界,最终扭转了决定论在心理学上的支配地位。

2、二元论

冯特在建立了心理学之后,没能很好的解释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之间的复杂关系。所以他人为的将心理学割裂开了,偏生理的一部分,感觉、情绪,最后变成了实验心理学。偏精神的一部分,高级的心理过程,被单独拆出来变成了文化心理学。

由于缺乏将这些内容统合在一起的能力,他先画了一个圈,说这些都是我们心理学要研究的,至于怎么把他们揉到一起,你们后面的人看着办吧。

一个刻薄的美国人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经这样挖苦冯特:

当其他一些人把他的一些观点驳得体无完肤时,他却在写着另外一本主题完全不同的书。如果像切蠕虫一样把他切成几段,每一段都会自行蠕动起来。在他的大脑延髓里并不存在生命中枢。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很难弄死他。

冯特割裂的思想体系,导致了心理学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撕逼大战。弗洛伊德率先扛起了精神领域的大旗,而心理这一字眼最终也被行为主义者从字典上彻底抠了下去。

弗洛伊德试图从个人的经验中,寻找到决定精神过程内容的规律,最终变成了本能决定论。行为主义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寻找影响人行为的因素,最终变成了环境决定论。

这些思想,对今天的心理学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二、今天的心理学,有哪些反驳自由意志的声音:

1、神经生物学还原论

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从脑机制的角度,解释很多心理学问题。而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问题,也变得愈发凸显。社交媒体上最火的一个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是这样说的,

我们都以为存在一个‘我’在控制所有的行为,其实这是大脑工作中产生的一个错觉……大脑中确实存在对行为进行监控和决策的机制,但这离我们曾经所理解的自由意志相去甚远。

最有代表性的是 Libet 的后知后觉研究。这个研究发现大脑在个体报告发出动作意向之前几百毫秒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相应动作的脑活动,也就是说动作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自由意志,在动作发出之前,研究者已经可以预知你的动作。和这一主题相关的有很多研究,最近的一篇研究,今年四月发表在《心理科学》上【1】。

是的,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在脑机制的层面解释很多心理学现象,但这种大脑的神经生化活动,同样可以被更微观的分子生物学所解释,分子生物学也可以被更微观的化学和物理学所描述,难道一切的一切真的要追溯到量子力学?

这种还原论的思想和赫尔姆霍茨时代没有本质的区别。当你还原到分子的角度去研究热力学的时候,温度就不存在了。自由意志是在心理层面探讨的问题,一旦还原到其他层级,也就无法立足了。整体不等于局部之和(此处应该有格式塔心理学的植入广告)。

2、环境决定论

持这一观点的人,是行为主义的拥趸。斯金纳(B. F. Skinner)说,

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人行为的原因,我们就会把这一行为归结为自由意志。

言下之意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完全由刺激-反应的联结所决定,那自由意志就是不存在的。

强行为主义在斯金纳之后,已经基本上后继无人了。而弱行为主义,经过托尔曼和班杜拉等人的改造,正在不断的去强调心理因素与意愿的作用。

3、无意识(本能决定论)

很多人都认为,心理学早已经把弗洛伊德开出教籍,事实上,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非常尊重他在理论上的贡献。

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理论”,被认知心理学批判性吸收,演变成了内隐(Implicit)以及无意识(Nonconscious),或者说自动化(Automatic)的主题,这也是迄今为止,心理学对自由意志最有力的反驳。

意识是意志的前提,如果一个行为你根本没有意识到,就无法说这个行为是受你自己支配的。弗洛伊德认为,人有很多无法意识到的行为(比如,口误)是受到本能的支配的。

现代无意识理论也认为,人的很多自以为是自己做出的行动,实际是受到无意识的支配,因此,人们所以为的那种自由意志可能只是一种表面因果的错觉【2】。关于无意识有很多研究。这里简单介绍两个人物,Bargh

& Baumeister。

两个人都是从事无意识的研究者,合作发表过探讨自由意志的文章【3】,目前境遇相似,在心理学上都处于暂时“被打倒”状态。所谓的“被打倒”,主要是指陷入了可重复性危机。这也导致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暂时停滞。(其实这两个人都是极富才华的研究者,可重复性的争论只能说明这一理论现在存在危机,但并不能否认其研究的价值。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这些相关的研究都在当时通过了同行评议,发在了有影响的期刊上,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持续不断的研究结果的支持。所以还是可以采信的。之所以会出现可重复性危机,不过是因为这些研究给人的感觉太震撼了,被盯上了做标杆而已。)

a、Bargh 的启动效应。

当你端起一杯热咖啡时,你会感到温暖和甜蜜,当你看到国旗时你会更爱国,当你看到“衰老”这个词时,你会反应更迟缓……启动效应的核心就是,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可能是受你没有意识到的事物的影响。既然你连行为的原因都无法察觉,又从哪来的自由意志呢?

b、Baumeister的有限自控。

你是无法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行为的。随着自控资源的使用,你对自己的控制会降低,并且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也就是说,你意识不到你对自我的控制能力已经发生了改变。

这些现象都说明,人们的决策或者说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是受到无意识影响的。如何解释这一种无意识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Kanneman)将这些无意识的证据归结为系统1的作用。系统 1代表了一种直觉的,本能的思维方式。

三、人为什么需要自由意志?

心理学家de Charms在1968年的一本著作中【4】提出一个观点,人有一种对于行为“因果关系”的个人归因的需要。当一个人做出一个决策,发出一个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这个行为是和“我”有关的,这就是自由意志的本质。

这个观点,把心理学从哲学争论的泥潭中拉了回来,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研究自由意志的道路。自由意志不是一个客观的研究对象,它本身就是人对于因果关系的一种主观感知。而心理学应该研究的,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自由意志?

这一研究取向,在现代心理学中有两个主要的研究主题:

一个是班杜拉提出的人的能动性(Human Agency)这一概念【5】,另一个是瑞安和德西(Ryan & Deci)在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中提到的自主性(Autonomy)这一概念【6】。

1、能动性。能动性是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

社会认知理论的精髓在于行为(B)环境(E)和人(P)是交互决定的。

人不是对外界环境做出被动的反应(行为主义),也不是完全个人决定的,而是根据自己的认知,主动的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动性反映的就是这个主动调节的过程。

能动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Intentionality(意向性)-人会建立行为的意图。

Forethought(前瞻性)-人会根据预期的结果做出或调整行为。

Self-reactiveness

Self-reflectiveness(自我反省)-人会根据学习的结果进行反思和学习。

2、自主性。 这一概念反映了个体对于行为发生因果关系的定向(Causality Orientation),从完全自发的(我愿意做),到完全他控的(我不愿意做,但是不得不做),存在许多不同的状态。

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实践价值是,我们对于某一行为的因果定向是可以从他控内化为自主的。也就是说,通过干预,可以把你对行为的感知由受控的/被动/被决定/宿命的,转化成自我决定的,内在激发的,充分发挥自主性。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通过提高能动性和自主性,可以让人的身体和心理变得更健康,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与幸福感,有更好的学业表现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对环境的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这就是自由意志对我们最重要的意义。

————————————————————————————————————————

答案到此结束,对心理学史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下面的内容。

四、心理学为什么没有演变成决定论?

历史倒退一百年,在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相继支配心理学发展的时候,心理学为什么能够没有最终的演变成彻底否定自由意志的决定论?

出于自己的考究癖,我对能动性和自主性两个研究主题的思想进行了溯源。

自主性的研究主题,实际上是从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中提炼出来的最核心的内容。SDT这个理论应该算是Ryan和Deci两个人提出的,按照贡献来算,通常是Ryan排在前面,但是按照辈分来排,Deci应该是Ryan的老师,他早在19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外部动机削弱内部动机的研究。

Deci的博士学位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的。熟悉心理学史的人可能了解,1960-1970年代正好心理学的“认知革命”爆发的时期。

卡内基梅隆大学作为认知心理学的摇篮,怎么会培养出一位关注人类动机的学者,这一点最开始是让我非常疑惑的。

但很快,通过文献合作者的检索,我发现了一位研究动机的心理学家Victor Vroom,他和Deci的学术生涯早期有较多的交集。Vroom曾经在卡内基梅隆任教9年,他在《Work and Motivation》一书中提出了动机的期望理论,认为预期到的行为结果,会激发行为的动机。由于翻译的问题,很多人会把他和精神分析学派的Erich Fromm两个人搞混(都译作“弗洛姆”)。

Vroom的期望概念,很明显的脱胎于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所以我们可以把SDT理论的源头,牵到托尔曼这里。从“行为具有目的性”到“自主性”,可以看到思想的内核是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

我们再来看看班杜拉,班杜拉本人的是行为主义三代目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自成一派。

也就是说,行为主义的思想在中晚期发生了一个转变,往环境决定论中慢慢的加入了自我的主题。那么,是什么促进了这一改变呢?

1、托尔曼

托尔曼理论的核心,就是在行为主义的“S-R”反射中,加入一个中介变量,变成“S-O-R”。其实这是和行为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打你(S)-你哭了(R),这个时候,你只是一个刺激的对象,不是作为一个主体存在的,因此自由意志肯定也是不存在的。

我打你(S)-你觉得疼(O)-你哭了(R),只要你这个人是存在的,自由意志也就存在了。你要是觉得“好爽……再使劲打……啊……”,你就不会哭了,所以哭不哭,取决于你的自由意志。

你为什么哭,这是心理学要研究的内容。这个O包括了目的、预期、信念、价值、情感……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今天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托尔曼其实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之所以称自己是行为主义,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那个年代,心理学只剩下行为主义了,不这么说混不下去啊。

当然,可能也和他主要研究小老鼠有关。

行为主义的五大动物保护神:

虐狗狂人巴甫洛夫

虐猫狂人桑代克

虐婴狂人华生

虐鼠狂人托尔曼

虐鸽狂人斯金纳

那托尔曼这个O是从哪来的呢?

托尔曼就读研究生期间,曾经远赴德国,系统的接触了格式塔学派的思想。而格式塔学派的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到美国后,和托尔曼成为了学术上的挚交。托尔曼将勒温称为“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心理学家之一”,另一位是弗洛伊德。托尔曼同时还是第一届勒温纪念奖的获得者,担任过勒温学术研讨会的主席。可以说,勒温对托尔曼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布伦塔诺的系统观点,由格式塔学派所传承,在格式塔晚期,被勒温发展为了“心理场论”。通过这一理论,勒温把“系统论”的思想,完整的注入心理学中。

场论的基本表达公式是B=f(P,E)。

人和环境共同的构成了心理场,凡是涉及到人的行为的,都要既考虑到行为的主体个人,也要考虑到行为所发生的环境;既要考虑到行为者的过去经验,还要考虑到行为者当时的态度和情境因素。这个心理场,被托尔曼进行了改造,最后演变成为了中介变量。

2、班杜拉

再来看班杜拉,从观察学习到社会认知,从自我效能到交互决定,班杜拉用了将近30年时间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关于自我的心理学理论。当这个理论的框架搭好后,人的能动性就凸显出来。

认真理解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勒温的场论。两个理论对于行为发生原因的理解一模一样,人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行为。

那么班杜拉的理论,有没有受到勒温思想的影响呢?

班杜拉1949-1952年,在Iowa University 攻读博士。

Iowa大学的心理学传统,深受勒温的影响。勒温移民美国之后,正值大萧条时期,找不到稳定的教职,在康奈尔短暂的待了两年。后来在自己的学生帮助下,在Iowa 大学的儿童福利研究院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在这里工作了10年(1935-1944)。勒温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团体互动研究,并培养了费斯廷格、利皮特等出色的社会心理学家。

勒温1945年去MIT开了自己的团体动力学实验室,2年之后,就英年早逝。在勒温和班杜拉之间完成思想传承的是Robert Sears。在1942年-1949年,他在Iowa的儿童福利研究院担任主任,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后来他和班杜拉又相继去了Standford University,Sears是系主任,班杜拉在那里获得了第一份教职。

Sears最早提出了“社会学习”的概念【7】,社会学习与行为主义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行为主义的学习是没有主体的,只要不断的通过外在环境的强化和惩罚,就可以改变行为。而社会学习,则存在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在观察环境的时候,把环境的经验内化,最终转变为了自己的行为。同样也是突出人在环境中的作用。行为不仅产生于环境的刺激,也产生于“我”在环境中的学习,这也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班杜拉继承了Sears的社会学习理论,并通过不断的添砖加瓦,引入“自我效能感”等概念,将其发展为社会认知理论,并最终形成了交互决定论的思想。交互决定论的核心,就是人在环境中要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性。

3、总结

自主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研究主题,都是源自布伦塔诺的思想,经勒温的播种,渗透入行为主义,并最终使得自由意志在心理学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心理学对自由意志的探讨,实际上就是心理学创始之初,两种思潮之间的不断交锋。

反自由意志思潮(冯特)

二元:

(生理)还原论-行为主义-神经科学

(精神)还原论-精神分析(本能决定)-无意识

自由意志思潮(布伦塔诺)

系统思想---格式塔(勒温)-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交互决定论-human agency

系统思想---格式塔(勒温)-目的行为主义-期望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human autonomy

系统思想---格式塔(勒温)-归因理论(海德)-个人因果定向(de Charms)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关注自由意志的目的,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更好的生活。

而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当你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出于自由意志的,你就能够更好的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拥有更多的幸福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当然我我们愿意相信自由意志是存在的。

参考资料:

【1】Bear, A.,

& Bloom, P. (2016). A Simple Task Uncovers a Postdictive Illusion of

Choi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6641943.

【2】Wegner,

D. M. (2014). Virtual Agency: A BIT of 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

MIT Press.

【3】Baumeister,

R. F., & Bargh, J. A. (2014).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Dual-Process

Theories of the Social Mind, 35.

【4】de Charms, R. (1968). Personal causation:

The internal affective determinants of behavior.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5】Ryan, R. M., & Deci, E. L. (2006). Self‐regul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human autonomy: does

psychology need choice, self‐determination,

and wil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4(6), 1557-1586.

【6】Bandura, A. (2006). Toward a psychology

of human agency.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 164-180.

【7】Grusec,

J. E. (1992).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The legacies

of Robert Sears and Albert Bandura.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8(5),

公众号:全唐诗,致力于发现唐诗之美,另不定期更新原创诗歌文字。有99年-13年日记精选,原创文章400余篇,特级施工企业7年,标杆地产10年工作生活所感,一路走来,没有敌人,只有师长。深耕全唐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诗人二千二百余人,弘扬传统文化,即温厚敦良的诗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