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臣陈尧佐写字用非常厚重的墨,当时王辟之记载这样说:"陈文惠公善八分书,变古之法,自成一家,虽点画肥重而笔力劲健。能为方丈字,谓之堆墨八分。"
陈文惠公就是陈尧佐,八分书是一种书体。"能为方丈字",一个字可以写到一丈见方。可惜陈尧佐的作品我们现在看不到了。
但王辟之还记录了一件事:陈尧佐镇郑州时,有一次举行宴会。伶人以一副大纸涂浓墨,当中以粉笔点四点,拿上来展示。陈尧佐就问了:"这是什么?"伶人说"这是堆墨书'田'字。"陈尧佐大笑。
这当然是开玩笑,把堆墨书方丈大字推向极端。但让我们想象到堆墨书大致模样,笔画肥,墨色黑,空白少。
明代王世贞也有一个记载:"徐霖字子仁,正、行俱精,雅好堆墨书,神采爤然,觉骨不胜肉耳。"墨多的效果当然是肉多,所以说骨不胜肉。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堆墨书是清代刘墉的作品,清末郑孝胥有一段话,张谦记下来了:"先生谓石庵为'堆墨',见解似在安吴包氏、南海康氏之上。"
石庵就是刘墉,刘墉的室名叫石庵。当时号称"浓墨宰相",他是用浓墨的高手。"安吴包氏"是包世臣,"南海康氏"是康有为。这两个人都是碑派的,碑派用笔主张平刷。郑孝胥认为刘墉对书法的见解高于包、康两人。
这是刘墉的作品,
他是用紫毫笔、浓墨的。你先看一下,有个印象,等下我再讲他的用笔特点。
墨薄颜色淡,墨厚颜色深,看起来厚重。但也有个度,用墨多往往掩盖了笔锋,成为死墨。所以徐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