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人作书,不知往复,而用堆墨已取厚重。不知堆墨之笔,全无锋颍,其墨堆积,亦不能活,是为造作。"
有些人写字,不会用笔锋,不知手腕来回往复。于是靠墨重,墨多,墨厚,以掩盖用笔的短处。这种不能表现用笔的墨,就是死墨。
1.3水分的影响
如果原料碳黑相同、胶质相同,那墨汁中的含水量就会严重影响墨色。所谓磨墨,就是把墨条中的碳黑融入水中。直到饱和,就得到最浓的墨汁了。如果反过来,墨汁中的水分太多,碳黑太少,这种"淡墨"其实就是稀薄的墨汁,当然不会黑了。
一级课程第十三课讲到墨色的变化,有六个层次。
所谓湿墨、润墨、干墨,其实就是水分多少。从而造成侧锋干了有沙笔,尖锋干了出现燥锋,直至最后变为枯笔,毫毛全部散开。这里讲的用笔过程中墨色循环变化,主要是含水量引起的。水分多少,表现出来的用笔痕迹就不同。
所以《玉燕楼论书》说:
"字之肉,系乎毫之肥瘦,手之重轻; 然尤视乎水与墨。水淫则肉散,水啬则肉枯,墨浓则肉痴,墨淡则肉瘠,粗则肉滞,积则肉凝。"淫就是水多,啬就是水少。"然则如何可免枯滞痴瘠之病?是在于水墨之匀适,以及用之如何耳。"
这里讲了血肉的关系,大体正确。但血未必只对应肉,对骨、皮都发生影响的。
1.4纸质
影响墨色的因素,还有纸张。
纸张是由一引起植物纤维组成的,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纤维很疏,彼此之间的空隙很大,这张纸就很松。那怕你把这些纤维都染黑了,但整体看上去还是灰灰的。所以纸张纤维之间要有填充料,使其紧密,能托色。
拿这两个纸样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