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左右转,咔咔响还头晕,你和你身边人有遇到过吗
这种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所引起的
第1,是由于我们经常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比如长时间保持同样一个姿势,只有低头而左右旋转的活动都少,导致左右旋转两侧的关节,它不在中立位,并且相对应的肌肉是相对于薄弱状态的。
第2,脖子较多向前后活动方向活动,而左右旋转的活动幅度比较少,相对应的向前和向后的肌肉筋膜的张力,是不对等的,前后的张力是被动拉长,而左右旋转的筋膜,它处于一种被动的缩短或拉长状态。
第3,在关节方面,日常的生活场景姿态是颈椎向前的比较多,那向左右旋转的比较少,导致关节的空间它是不对等的。所以而产生了关节的结构,发生了紊乱,而引起的咔咔的响声。
第4,压迫到脖子后面的椎动脉,大脑后部的供血供氧有一条动脉叫做椎动脉,由于脖子长期在向前或者是头前引的姿态,卡到椎动脉,导致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现了头晕头痛现象。
第5,经常的睡姿和坐姿,很多人喜欢翘二郎腿或者斜歪的坐着,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颈椎它通常是在除了往前之外还伴随着旋转状态,导致左右两侧旋转的肌肉它不平衡而引发的。
第6,我们的步态,就是我们走路的姿态,那很多人习惯外八字,有些人习惯内八字,那有人是一个内八一个外八,有人是一个中间位相对于另外一个外八,当这种出现不平衡的步态的时候,我们的颈椎同样会出现左右旋转疼痛和咔咔响,因为我们整个走路姿态的时候,整个身体要负责承接由下往上的一个力学结构的排列,与此同时我们的骨盆要来衔接我们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当我们的步态走路不在中立位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力学传导是会发生错误,导致我们其他关节出现的一种姿势代偿,表面上看上去是脖子疼,其实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的问题,结果是脖子出现了姿态代偿,从而引起的咔咔关节的不稳定咔咔响以及头晕的现象。
那如何去解决以上所有的问题呢?首先我们要先从结构开始调整,针对关节部分,关节结构排列好的身体只在处在相对中立的位置,筋膜的张力适度,肌肉平衡了,那整个疼痛就没有了,也不会有咔咔的响,更不会有头晕的情况了,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身体姿态和一个关节调整的动作,关节调整,大家可以见我的视频当中所做的是水平面的调整 ,因为我们颈椎他的主要活动是以旋转为主,首先要解决旋转的问题。
身体姿态的调整:
我们坐姿的时候,从侧面看耳垂,肩关节跟髋关节是呈一条直线的。站姿的时候,从正面看脚尖朝前,手掌朝前,眼睛平视前方,下巴跟胸骨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那从侧面看的话,耳垂,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呈直线,并且耳垂到肩膀的距离保持大拇指到食指的距离,那膝关节的角度是保持10~15度,整个重心是在整个脚脚长1/3~1/4处的位置,就是我们叫脚脖子踝关节往前1~2指的位置。
生活中很多人的站姿或坐姿,要么是骨盆前倾位,要么是骨盆后倾位,当站姿的时候,重心如果在前脚掌上,那通常我们的姿态是处于一种头前引的状态,当重心向脚后跟的方向,就是叫骨盆的后倾。
坐姿的时候脖子经常往前,腰椎经常过度往前,那也是处于颈椎前引状态,相对应的坐姿的另外一种,胸椎往后,脖子却往前,这种叫骨盆的后倾,所以在做整体调整前先把姿态调整好了,大家记得我们在做任何的姿态调整的时候,我们人体一定是一个整体的,要从人体的各个关节肌肉筋膜的运动的角度去看我们整个身体。
我很多人在坐姿或站着,手掌通常是往内的,就是我们的大拇指是靠近我们身体内侧的,而这种是远离中立位的,因为这样会让的脊柱失去平衡,所以我们在尽可能坐姿或站姿的时候,保持手掌朝前方或者坐着手掌可以朝天花板,就是我们经常打坐的姿势,手掌朝天花板。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走路的步态,常见的一些走路的步态,大家对身体要有一个觉察,尽可能走路是双脚脚尖朝前方,手掌前后摆动,虽然这个动作看上去有点怪怪的,但是这是最接近我们身体中立位的,走路很轻松,大家去看我们的一些医院或者诊所墙上挂的一个图,我们叫做解剖图,都是最接近身体中立位,那我们身体就会越来越好,就不会出现咔咔响或疼痛的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