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共享单车只是经历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那共享汽车真就是全行业完蛋,是什么让这个风口如此快地走向了灭亡呢?简单来说,共享汽车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些刚需而产生的,它的本质其实是,为了赚国家的钱,而去强行培养用户习惯。
如果你深挖共享汽车APP背后的资本,就会发现,它们大多背靠某家车企,比如说盼达用车背后是力帆,联动云背后则是观致,其余就不一一列举了,你只需要看这个平台装备的都是什么牌的车,它背后的靠山车企就是谁。然后大家再想想,2019年前后发生了什么?正是车市发展逐渐变缓,竞争加剧的时候,一些竞争力比较差的车企,手里积压了很多车卖不出去,但是生产线又不能停,这时候只要控制一家共享汽车平台,把库存都甩到它那,就可以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把车卖掉。
如果左手倒右手卖的是新能源车,那就更好了。因为我国的新能源补贴和双积分政策,每卖出一台新能源车,车企就可以获得数万元的补助,再加上可以收获新能源积分,供自己的燃油车去使用,又变相降低了油车的生产成本,这些积分还能高价卖给其它的油车车企,再赚一波。然后呢,这些虚空产生的销量和积分,又会让车企的业绩变好看,给投资人信心,然后股价蹭蹭往上涨,又赚一波。
有些车企为了吃到这波红利,甚至造出了究极怪胎车,以某某E50新能源车为例,就是一个老头乐的尺寸,啥配置都没有,小电池仅能提供170km的纸面标称续航,放在今天,3万都没人买,但是在当初其售价竟然高达23万元,就差把“骗补”直接写在脸上了,就这样的玩意,共享汽车平台一买就是几千台。其余的平台也差不多,装备的大多是价格虚高、性能差劲、平时根本卖不出去的车。
车企是吃到红利了,那共享汽车平台怎么办呢?这些平台需要不断吸纳新用户,以用户数为底气来讲故事,这样才能继续大规模融资,从外面融了资才可以继续玩左手倒右手。所以各大平台都推出了优惠政策,什么免押金啦、大额优惠券啦、免费体验啦、小刮擦免赔啦,把能掏出来的福利全都掏了,只为快速揽客。
这种行为带来的恶果就是,大幅度降低用户门槛和搞破坏的成本。很多人并不需要用车,也开着这些共享汽车去玩,比如说新司机直接拿共享汽车练手,还有开头说的联动云越野漂移。反正有优惠政策摆在这,用车费用很低,出现啥损坏也没有押金可以扣,几乎不用付出代价,使劲造就行,甚至有人直接偷共享汽车里面值钱的配件拿去卖。你想想,本来这些平台买的就是,车企卖不出去的价格虚高、性能差劲的垃圾货色,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完好率肯定感人。
对于那些真正想要用车的优质用户而言,这就是场灾难了,可能你连换几台共享汽车,都是破破烂烂的,根本没法开,几番这样的经历之后就会彻底失望。而且共享汽车的使用,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方便,各大平台基本都是规定还车要还到路边的免费停车位,城市道路资源紧张,找车位就已经很难,还要免费停车位?那真的是痴人说梦了。车又烂,还车又麻烦,用户难免会觉得,真不如多花钱直接打个滴滴,至少不用自己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