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俞秀松路”。(总台央视记者姚瑶拍摄)
△新疆大学校史馆。(总台央视记者张洛嘉拍摄)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成为新疆大学教学科研的一块“金字招牌”,有源可溯。
1935年至1941年,俞秀松、林基路等共产党人来到当时的新疆大学主持工作,茅盾、张仲实等一批进步人士也来校任教讲学。
△浮雕铜像上,右二是俞秀松,左二是林基路。(总台央视记者张洛嘉拍摄)
俞秀松提出“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为内容”的教育理念,将马列主义理论作为一门必修课。当时,俞秀松亲自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教材是他撰写的《辛亥革命的教训》。
自此,新疆大学孕育出一大批青年马列主义者,革命火种被广泛撒播。
△校史馆展厅。(总台央视记者王冰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