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特约评论员 郁风
作为公共场所和公共服务机构,理应平等地向每一个公民开放
近日,有网友反映故宫博物院只能通过网上预约门票,有老人在故宫门口想购票进入,却无法如愿,只能白跑一趟。对此故宫工作人员表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凭有效证件到综合服务窗口咨询,“如果有余票的话,可在上述窗口办理当日票参观,具体以现场为准。”但未满60周岁的市民,只能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参观。
近几年开始,各大博物馆开始实施网络预约制度,初衷是使游客在家中也能享受购票的便利,而无需前往现场排队。故宫则从2017年10月开始全面实行网络售票,将现场30多个售票窗口全部关闭。
但是,这样“一刀切”式做法显然对不擅长网络的老年群体不太友好,有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千里迢迢奔赴北京想一睹故宫风采,却因为不懂网络而被拒之门外。甚至对擅长使用网络的年轻人来说,网络购票也变得越来越繁琐、复杂。有的场所需要公众号预约,有的需要借助小程序,有的还要下载专门的APP。部分热门景区还设置抢号时段,一旦错过时间就只能干等下次,一些网络购票“黄牛”甚至应运而生。
全面实行网络购票之始,故宫也考虑到了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表示会留有余票在现场由工作人员引导游客扫码购买,在现场设置二维码引导牌和服务咨询台。但从现在来看,似乎这些关怀措施被逐步取消。60周岁以上老人只能去综合服务窗口咨询,还得期盼有余票留给自己。
网络预约的设置初衷,是让大众享受到足不出户预约的便利,但是这种便利不能反过来成为大众的负担。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和学生会对此手足无措,而即便有智能手机的人,也会在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公众号、APP面前焦头烂额。
科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给现代社会带来的进步是无以复加的,提前两小时去火车站排队抢票的画面已逐步成为历史。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在科技浪潮中步履稍慢的那一部分人。在某种程度上,对少数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关怀,也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温度和文明。可能对院方来说,全面改为网络售票,让机器和程序来处理票务能大大节省人工,但程序和算法永远替代不了人的温度。故宫完全可以像之前那样,留部分余票用于现场售票,也未必要将60周岁作为门槛,难道59岁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人就该被拒之门外吗?事实上,如果能提前在网络搞定票务,相信也不会有人喜欢去现场排队。
在疫情形势已大为好转的情况下,也无须通过强制网络预约来避免线下人员聚集。在这种情势下,各博物馆、文化中心在预约之外,也应恢复部分现场售票。而在预约渠道上,也应尝试设立更为多样、便捷、整合的预约方式,比如此前的电话预约,何不继续保留?设置统一的预约平台,让用户可以从中自由选择参观场馆,也何尝不是一种解决方式?作为公共场所和公共服务机构,理应平等地向每一个公民开放。正如在地铁普遍扫码通行的当下,仍然有一些人使用地铁卡或现购单程票,这不失为一个启示。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王航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