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猫的寓意和象征,国画中猫的毛

首页 > 宠物 > 作者:YD1662023-05-29 06:48:53

唐以降,猫因其顽皮可爱的形象、好奇机敏的性格、捉雀捕鼠玩弄虫蚁等的习性,成为画家笔下描绘的对象。猫同“髦”,寓意长寿,常与蝴蝶、雀、猴、牡丹共画。其中因猫与蝶谐音“耄耋”,寓意长寿,故猫蝶图成为大众热衷的绘画题材。此外,猫蝶与牡丹、菊花等共画有“富贵耄耋”之意,与寿石、菊花结合则有“寿居耄耋”之意,以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

明以前的猫蝶题材作品

虽无实物传世,但据史料记载,猫在唐代已经入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唐末画家刁光胤工龙水、竹石、花鸟、猫兔(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第34页)。宋孝宗著有《题刁光胤画册·蜂蝶戏猫》一诗:“白泽形容玉兔毛,纷纷鼠辈命难逃。后村诗与涪翁咏,未及崔公一议高。”

国画猫的寓意和象征,国画中猫的毛(1)

五代 周文矩《仕女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至五代,猫与蝶多作为画面的点缀出现。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仕女图轴》,被定为五代周文矩的作品,画中的猫属于狮猫中极为名贵的“印星猫”,依偎在仕女脚下,与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并无呼应。

宋代,猫蝶题材作品增多。据统计,在宋徽宗《宣和画谱》收录的作品中,题目中带“猫”字的有136件,但猫蝶共画的作品仅有1件,即卷十七的《戏蝶猫图》。此时的猫蝶作品多为单纯写生、随机组合而成。

宋代的猫被以“捕鼠之猫”和“不捕之猫”两种方式绘入画卷(吴自牧《梦粱录》载:“猫,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白黄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而猫蝶作品中的猫多为品种名贵的“不捕之猫”。

国画猫的寓意和象征,国画中猫的毛(2)

《宋徽宗真迹耄耋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比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徽宗真迹耄耋图》中五只小猫在草地上玩耍嬉戏,形象生动,格外惹人怜爱。但画中除抬头仰望空中飞舞蝴蝶的猫外,还有将蝴蝶扑倒在地的猫,这显然是对猫习性的真实描绘,其寓意与“耄耋”不符,画中款识也并未出现“耄耋”二字,故推断此画应为后人命名。从(传)北宋毛益《蜀葵游猫图》,南宋李迪《秋葵山石图》、(传)南宋鲁宗贵《戏猫图》等作品来看,虽猫、蝶为绘画的主体,但二者无直接呼应。且文献中也尚未发现宋代有以“耄耋图”命名的猫蝶题材作品。

元代未发现猫蝶题材作品存世,也未发现猫画作品,仅在明代严崇的抄家清单《天水冰山录》中找到元代《猫蝶寻春》,因没有实物存世,难以佐证。

明代猫蝶图

明代是花鸟画的繁荣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猫蝶图也在此时形成,画中猫、蝶间的呼应更加明确,取其谐音“耄耋”,寓意长寿,而且其艺术形式和风格也反映了文人雅士的清玩意趣。

国画猫的寓意和象征,国画中猫的毛(3)

明 朱瞻基《花下狸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皇室对猫的喜爱,推动了猫蝶图的进一步发展。明宣宗与明世宗尤为爱猫,明宣宗有《花下狸奴图》《壶中富贵图》等多幅猫画作品存世,明世宗还为猫在宫中创立了管理机构猫儿房(明太监在刘若愚在《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记载:“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升管事职衔。牡者曰某小厮,骟者曰某老爹,牝者曰某丫头。候有名封,则曰某管事,或直曰猫管事,亦随中官数内关赏”),猫死后为猫建墓,用黄金棺材收殓。《明代宫闱史》第三十八回载:“扇上画着一幅猫蝶图,图上那只狸奴昂首伺着蝴蝶,姿态活泼有神,就是颜色也渲染得非常适当。”

明代花鸟画风格多样,院体花鸟画和文人花鸟画共同发展。此时的猫蝶图也与花鸟画的变化相契合。明代早期宫廷花鸟画突破了宋元以来的“院体”程式,形成多种风格样式(高公瑞《明清国画中的猫画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5月)。

国画猫的寓意和象征,国画中猫的毛(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