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遗骸的保存条件:
最好是在水流速度缓,PH值大于7.8,无氧等环境,否则水流速度较快的情况下,遗骸容易被流水冲散、破坏;酸性环境下,PH值小于7.8时,碳酸钙组成的硬体容易遭溶解。有氧环境下,遗骸容易被微生物或者其他生物分解,难以保存为化石。
- 埋藏条件:
不同的沉积物,形成的化石有所不同,比如:在琥珀以及永久冻土层环境下,遗骸难以分解,保存条件较好,甚至还会展现出死亡前的瞬时活动。
科学家们已经在琥珀中发现了许多昆虫的有趣行为,比如:起飞的瞬间,交配等,对于研究昆虫的科学家而言,如果能够在琥珀中找到一个有趣的新发现,将可能会带来突破性进展。
永久冻土层环境非常有利于保存大型生物,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人们发现过猛犸象,洞熊,洞狮,狼崽,小马驹等多种大型生物遗骸,而且这些遗骸保存地非常好,难以保存的毛发和皮肤等都保存地非常好,甚至连胃容物都被保存地很好,这也有利于科学家们对其展开新研究。
- 时间因素:
只有在生物死亡后不久,埋藏的遗骸,才有可能变成化石。并且化石的形成时间非常漫长, 在埋藏的过程中许多生物遗骸都被破坏了,只有极其少的一部分才发生了石化作用,保存为遗骸。
这两只乌龟之所以能形成化石,保存了4700万年,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会在湖面浅层的水里交配,死后坠入湖底。其中湖底的氧气稀少,可以隔绝微生物活动。
虽然这两只乌龟遭遇了不幸,但是它们的死亡刚好满足了形成化石的条件,经过科学家研究认为,这里属于内陆湖,水长期不流动,尸体没有被冲走。
两只乌龟死亡后,沉入较深的湖底,因为湖底缺氧,它们没有被氧化腐烂,而是随着其他沉积物一层层地沉积在这里。
再加上乌龟的龟壳和骨骼本就非常硬,也有利于形成化石,就这样它们的遗骸保存了4700万年,仍旧维持着死亡之前的行为。
这种化石非常稀少,它不仅记录了史前生物的身体特征,还记录了行为,对于研究乌龟的行为活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