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犬”是什么?你会说:“犬”,狗也。那狗呢?狗也就是犬。那这就怪了,既然“犬”和“狗”相同,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要为一个动物造出两个名字呢?下面关于这两个字我们也说说,它们到底有没有区别。
“犬”字甲骨文作:
金文作:
我们看二者就是方向不同而已,其实都是张着嘴巴翘着尾巴的狗,非常形象,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甲骨文字形总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我们知道犬吠时总是翘起尾巴,所以甲骨文金文都突出了这一特点。孔夫子在解说古文“犬”字时这样说:“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很显然,他认为犬与狗是同一种动物,犬即狗也。
“犬”字出现较早,甲骨文、金文都有此字。可是“狗”字却出现很晚,比甲骨文晚几百年的《周易》和《诗经》都没有“狗”字的踪迹。因此,“狗”字出现最早也是在《诗经》之后的事儿了。
既然后来“犬”字之外又出现了“狗”字,那二者应该是有别的。至于二者的区别,有这样几种主流观点:
一,“犬”指大狗,“狗”指未成年的小狗、狗崽。这种说法,仔细想想不怎么靠谱。古代只有“犬”一字时难道就没有小狗和狗崽吗?
二,许慎认为,“狗”是大概念,包含着小概念的“犬”,他认为“狗之有悬蹄者”称之为犬。“悬蹄”就是犬的前肢肘下附有退化后的残趾。那么,依许慎之说先有“狗”而后才有“犬”字。可惜许慎并未见到甲骨文,并不知道“犬”字才是最早的。这里当以成书较早的《尔雅》更为可靠。
其实,就按照人类的思维特征也可以断定,最先产生的“犬”字当是大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动物越来越熟悉,概念才进一步细化,便又有了有别于“犬”的狗字。许慎对“犬”“狗”二字的区别是对的,但是却颠倒了顺序。
那么,“狗”字到底有什么渊源呢?这也有两种说法:一,据说狗性使得它得过且过,苟且偷生,所以言之“ɡǒu”,由“犭”旁和“句”(gou音)组成。二,“狗,叩也,其吠声有节”,因为“叩”和“狗”音近,所以又称“犬”为狗。这两种说法,我们实难确定孰是孰非,当再做考证。大家也可以发表见解。
在现代汉语中,含有“犬”和“狗”的词也不少。比如,A组:鸡犬不宁、狂犬吠日、犬牙交错、犬马之劳、鸡犬升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B组:狗拿耗子、狗仗人势、狗东西、狗腿子、走狗、狗头军师、狗屁不通、狗肉不上桌、狼心狗肺。我们发现这些固定语,已经完全固定下来了,“犬”换成“狗”,或者“狗”换成“犬”都不妥。另外,含有“犬”字的词语比较正式,而且产生也早一些,这也说明“犬”字比“狗”字资格老。含有“狗”字的则都是一些产生比较晚的口头语。
*欢迎批评,希望小短文能给您带来好心情!如果感兴趣,请点击订阅关注本头条号,与您相识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