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爱玩是大多数宝宝的通病,这可让有些爸爸妈妈头疼了。妈妈每天使出十八般武艺给宝宝变着花样的做辅食,就为了宝宝能喜欢吃,可以健康成长。可是宝宝才不给面子,饭递在嘴边就是不张嘴,好说歹说喂了一口,吧唧又吐了出来,再给喂头摇的和拨浪鼓似得。到了3-4岁更可怕,经常看到家长端着碗在后面追,孩子往前跑,一大一小你追我赶的不亦乐乎,好不容易追上了喂一口,饭在嘴里捣鼓捣鼓就是不往下咽,让他自己吃吧,一碗饭能搅合半个小时。吃一顿饭,全家上阵,围追堵截。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溺爱的结果,另一方是缺乏正确的教导经验。
宝宝边吃边玩是一种非常不利于健康的习惯。宝宝吃饭时玩耍,手或身体很容易接触到不干净的地方,沾染细菌,一不小心就会病从口入。并且人在吃饭的时候,整个消化系统都处在活动状态,大量的血液流到胃肠部,胃肠部既要进行机械蠕动,又要分泌消化液来消化食物。如果宝宝吃饭时跑动,或看着电视玩着玩具,就会刺激神经兴奋,而大脑神经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活动也需要供给很多血液,这样就会造成消化系统供血不足,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胃肠道疾病。更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宝宝以后的专注能力,长久这样一心二用,长大后就会养成做事无法集中注意力,办事拖拉的坏习惯。
纠正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及时添加辅食
宝宝从6个月开始可以逐渐添加一定辅食,满足宝宝营养需求,帮助宝宝健康发育。若是太晚添加辅食,会导致营养缺乏,发育迟缓,尤其是可能导致缺铁缺锌,并且咀嚼能力没得到适当锻炼,味觉也会发育落后其他孩子,宝宝在吃饭时就会觉得很累,从而不喜欢饭菜。
不给宝宝贴标签
对于1-2岁的宝宝来说,对食物的喜好,大多是靠本能。比如饿了就吃、不饿不吃;喜欢的多吃,不喜欢的不吃;心情好多吃,心情不好不吃。宝宝不会知道“饮食全面、营养均衡”的科学道理,他们只是简单遵从于自己的内心。有时候喜欢的食物可能过几天就不喜欢了,现在不喜欢的食物过几天就喜欢了。因此爸爸妈妈要有理解与乐观的态度,这并不能代表孩子以后会养成挑食的毛病。
不乱吃零食
有的妈妈看宝宝吃的太少,担心宝宝饿,就会给宝宝吃水果,零食。这样就很容易养成不好好吃饭,吃零食的现象。对于已经按顿吃辅食的宝宝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用餐的“规律性”,每顿饭到了时间(比如开饭30分钟后),无论吃完没有,都要收起来,下顿再吃,两顿正餐中间不提供额外的零食。如果在下一顿开饭前,宝宝觉得饿了,可以适当给他喝些水,或是玩游戏转移注意力,让孩子适当体验饥饿感。爸爸妈妈不用担心这样会饿坏宝宝,偶尔一两顿没吃饱,宝宝不会饿坏的。
宝宝吃饭要有仪式感
宝宝每次吃饭前要有固定的流程,洗手、系围兜、摆餐具等等,并且最好和大人一起吃,坐在餐椅里,而不是大人抱着,或者在推车里、沙发上、床上、电视旁,等等不适合培养宝宝吃饭习惯的地方。无论是看电视、玩玩具还是讲故事,所有与吃饭无关的事情,都会影响宝宝对食物的关注,对宝宝饮食习惯产生影响。最好爸爸妈妈可以陪孩子一起吃,妈妈在自己里碗里也放着宝宝的食物,为孩子示范咀嚼的动作,可以略微夸张的做出“非常好吃”的表情,宝宝会很喜欢这种氛围,也会开始模仿。这样,既给宝宝喂了饭,也能够引导宝宝学会咀嚼,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帮助他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锻炼宝宝自己吃饭的能力
宝宝要自己吃时候,大胆让宝宝去尝试,宝宝在1岁左右的时候,可能会开始抢勺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勺子放在碗里摇一下,然后放进自己嘴里,可是不一定会放在自己嘴里,随着不断练习,也会慢慢熟练,舀上食物送进嘴里。爸爸妈妈不要嫌宝宝吃得慢、吃的脏,吃饭没有人天生就会,都需要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
有时候会对食物产生好奇,手抓来抓去玩,这只是宝宝在探索这个世界,去感知这个食物,慢慢会收敛,爸爸妈妈可不要觉得受不了要管管宝宝,不然可能会起反弹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给宝宝吃饭的自由,让宝宝有底线也有弹性的好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