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崛起所有情节,大秦帝国之崛起全篇解说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11 08:14:11

用了足足两个月时间,终于把完整版《大秦帝国》看完了,这部剧总共五部217集(分别是裂变、纵横、崛起、东出和天下),加起来呢,约163小时。

这部延续了11年的系列剧,虽然网络上评价褒贬不一,但看完后只想强推。

总结一下:这是一套很不错的影视作品,特别是对历史、政治、文学、社会学爱好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那么,这几部《大秦帝国》到底都讲了啥呢?

大秦帝国之崛起所有情节,大秦帝国之崛起全篇解说(1)

简单点说,就是讲了秦朝几个皇帝的故事。

首先,是秦献公嬴师显为求生存、连年苦战、奋死拼*、喋血沙场。

接着,秦孝公嬴渠梁临危受命、知耻后勇、力主变法、绝处逢生。

再来,秦惠文王赢驷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畜养生息、邦交兴国。

然后,秦昭襄王嬴稷继往开来、异军崛起、力克强敌、扫清障碍。

直至最后,秦始皇嬴政荡平六国、一统天下的历史长歌。

虽然电视拍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其历史跨度之长(从公元前362年少梁之战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一统天下,前后140多年)。

故事情节之多。

(从嬴师显、嬴渠梁、赢驷、嬴荡、嬴稷,到嬴柱、嬴子楚、嬴政,历经祖孙七代、八世君王,期间,详细描述了少梁之战、伊阙之战、肴山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水淹鄢城、水淹郢都、水淹大梁、商鞅变法、苏秦间齐、华阳宫变、李冰治水、郑国修渠、徙木立信、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等诸多历史典故)。

拍摄时日之久(前后历时14年),投资成本之巨(据说总投资4亿多元),是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无法比拟的。

纵观整个大秦帝国崛起之路,其之所以能够取得从穷秦、弱秦、蛮秦到富秦、强秦、悍秦的历史性蜕变,实现天下诸侯国对秦国态度从卑秦、分秦、灭秦到惧秦、敬秦、臣秦的转折性改变,其成功经验值得深思,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七点:

1

始终坚持法治道路。

秦国崛起,始源于商鞅变法。

此前的秦国,一直处于饥荒、战乱和动荡之中,尽管有秦穆公时期的春秋五霸,但其后的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致使秦国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函关易手,秦始由大国而僻处一隅。其后献公继位,欲图振兴,但连年苦战,收效甚微,最终饮恨身亡。

秦孝公继位之时,秦国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

当时的秦国,几近生死边缘,若不振兴,必定成为其他诸侯列强的砧上肉、釜中餐,被分而食之,甚至亡族灭种。(白起坑*20万赵国降卒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秦帝国之崛起所有情节,大秦帝国之崛起全篇解说(2)

为何春秋时期的霸主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商鞅在与嬴渠梁泛舟促谈时给出了答案(相当于隆中对):

秦国实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

人治固然具有灵活、快捷、高效、适应性强等特点,但用来治国理政,则会显露出随意性大、不易把控、容易走偏,甚至出现颠覆性错误的弊端。

正如商鞅所说:人治,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

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系于一人身上,危险系数太大。

而法治,具有稳定性、长久性、根本性、理智性、可传播性、可预测性等特点,只有厉行法治,让一国、一地、一域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前行,让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因君主的更替而发生巨变,不因君主的关注点改变而发生颠覆性改变,才能行稳致远、持续发展。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彻底走上了法治道路,尽管后世君主也不都是明君,如嬴荡刚愎自用、嬴稷重用奸佞、嬴柱在位太短、子楚软弱无能,期间还有嬴壮叛乱、孃侯专权、华阳宫变、嫪毐叛乱等多次动荡,但秦国依法治国之路始终没变。

因为有强大的法治根基支撑,秦国的国本未伤、根基未动、元气未损,因此才奠定了嬴政一统天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基础。历史上,维新变法的案例比比皆是,如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变法。

日本崛起,也是源于明治维新。

当今世界,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为依法治国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

始终坚持人才战略。

秦国崛起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其不拘一格的用人理念,能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大秦帝国之崛起所有情节,大秦帝国之崛起全篇解说(3)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对秦国的人才兴国战略有比较精辟的论述: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可见,秦国崛起,主要得益于有一大批能臣悍将辅佐。

在影片中,先后出场的文臣有商鞅、景监、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武将有车英、子岸、赢疾、嬴华、公孙衍、白起、王龁、蒙骜、王翦等。

这些人中,有些是秦人,有些不是秦人,有些是王孙将相之后,有些是穷困潦倒之士,但秦君都能够不分国籍、不论出身、不求全责备,只看才能、只凭本事、量才施用。

而且,有位有为、有利有名,几乎都给封侯拜相、高官厚禄。

就连范雎活脱脱的一个小人,也被秦昭襄王拜为丞相。特别是秦孝公嬴渠梁在招贤书中明告天下:

但有出长策奇计,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分享秦国。

商鞅(原名卫鞅)变法成功,被封为商君,几乎和秦王平起平坐。

纵观秦国历史,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秦自穆公始,便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唯才适用。4选贤任能之传统深入朝野,方有大秦之日益强盛,终于一统天下。

与当时的诸侯列国相比,秦国的识才之慧眼、爱才之诚意、用才之胆识、容才之雅量,无人能出其右。

3

始终坚持德法结合。

德与法是调解社会关系的两大利器,用的好,相得益彰,用不好,互相掣肘。最理想的状态是德是大圆,法是小圆,二者在底部内相切。

也就是说,法是道德的底线,所有低层的道德都有法律保障,而所有法律都是合乎道德的。最坏的情形则是法与道德外相切,即所有法律都是不道德的。

大秦帝国之崛起所有情节,大秦帝国之崛起全篇解说(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