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势上分析,上党郡对赵国的都城邯郸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形势,若赵国不接受冯亭献地,则可能会避免秦、赵之间的大战,但秦国占据上党,邯郸就像虎狼嘴边的一块肥肉,躲得了初一还能躲得了十五吗?与其到时候秦军兵临邯郸城下,倒不如先接受上党,抢占上党有利地势,把秦军据在上党之外。秦、赵之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年轻的赵孝成王在大臣接受与不接受的两种进言中最终选择了接受冯亭献地,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一触即发。
上党居高临下、压迫着邯郸城
赵将廉颇受命后,立即率军穿过滏口陉抵达长平。廉颇依靠自己的军事知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按照山川地理形势布置了三条防线:百里石长城防线、丹河防线、空仓岭防线。
廉颇的三条防线
秦军乘船从渭水拐入黄河上溯进而抵达汾河渡口,然后进入汾河抵达新田,随即溯着浍河以及其支流而上抵达了黄父,即险要的乌岭关。走下乌岭关,秦军又转入梅河河谷到达水草丰美的河滩地马邑,之后秦军迅速转入沁水河抵达端氏邑。
秦军抵达端氏邑后,随即就对廉颇的空仓岭防线发动了攻击。赵军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军的侦察兵斩*了赵军的裨将茄。秦军持续不断地攻陷了赵军的壁垒。最终,廉颇放弃了空仓岭防线,赵军退到了丹水东岸。
秦军攻破空仓岭防线
廉颇以水宽谷深的丹水为依托,全力加固防线。同时,制高点大粮山和韩王山可鸟瞰丹河河谷数十里,敌我动静,几乎全被廉颇掌握。自此,任凭秦军如何挑衅,廉颇都坚决不出。这使得实力强悍而又急于求战的秦军一筹莫展,秦军始终不能跨过丹河,长平之战陷入了僵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