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坚壁不出,秦赵之战陷入僵持状态
公元前260年7月,赵括率领一支赵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担任主将。赵括到任后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对秦军动态一无所知的赵括,统率赵军主力向秦军大举进攻。两军刚一交锋,秦军的诱敌部队随即佯败撤退。赵括不察虚实,继续率军追击。
赵括是否看穿了秦军的诱敌深入之计?
当赵军追至秦军垒壁之下,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赵军攻势受挫,被阻于垒壁之下。与此同时,白起部署在壁垒两翼的骑兵已经开始运动,一支秦军沿着秦川水绕到了百里石防线的后方,攻击长平关,其目的是截断赵军退回营垒的归路,与丹水前线的秦军合成了一个包围圈。
一支骑兵部队则快速穿过赵军的壁垒,一方面是打乱赵军的部署,另一方面与绕道百里石防线后方的秦军前后夹击故关的赵军。随即秦军主力穿插进入,将赵军主力与辎重部队截成了两半。
至此,赵军主力被秦军包围在了泫氏—长平关—故关—泫氏这片方圆五十公里的三角地带,赵军辎重部队被秦军包围在了大粮山地区。赵军主力兵多粮少,而辎重部队兵少粮多,两方不能互通。
事实证明,赵括确是中了秦军的诱敌深入之计,致使丹水防线、百里石长城防线被秦军突破。
秦昭襄王得知赵军已被围困,便亲自到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赐当地百姓升爵位一等,作为交换条件当地15岁以上的男子必须全部征发入伍,开赴长平战场,占据长平以北(今丹朱岭)及其以东一带高地,阻断赵国的援军及粮运,确保白起能够全歼被围的赵军。
秦昭襄王前往河内郡征调15岁以上男子开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的援军
公元前260年9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于是,赵括亲率精锐赵军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因主将阵亡,20万赵军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以:"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为由。白起使用欺骗的手段,命令秦军坑*了赵国降卒,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