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的旧社会,人们吃不上饭的情况很常见,在饥荒年代甚至有人连草根树皮都吃。不过中华文化里总有很多习俗以及禁忌,在从前的农村地区,人们就算再没钱也不会打两种牲畜的主意,那就是看家的狗和耕地的牛。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俗语:“穷死不卖看家狗,饿死不吃耕地牛”,那么这两种牲畜的地位为什么会这么高呢?
从前农村地区的人们养狗可不是简单的作为宠物来饲养,而是专门用来看家的。农村地区地方比较大,住房又比较松散,家家户户都有种地,每到丰收时期仓库里总有粮食。而那个时候的治安却不是很好,不少人的家中都会遭遇小偷。为了防止家中的粮食和东西被偷,几乎每户人家都养了一只狗狗来看家护院。
狗和其他动物比起来是很有灵性的,它们跟人类相处久了以后往往非常懂事,不仅能帮着看家,甚至还会帮主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农村的土狗在吃的方面很随意,家中的剩菜剩饭它们也会吃,主人无暇顾及它们的时候,狗子也会自己出去找吃的。这样一种养起来省心省力,又和主人比较亲昵的牲畜,一般的人家都不会轻易的把它卖了,往往是养到它终老。
至于饿死不吃耕地牛,说起来就更加有道理了。牛和狗一样都是对人类很忠心的动物,而且它非常聪明,在智商方面完全不比狗逊色。尤其是耕地的牛,它们不仅聪明,还很服从主人的安排。在机械化还没有发达的时候,人们只能靠人力播种和收成,这时候耕牛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犁田也好,开垦荒地也罢,都需要靠它才能进行。
有些时候牛甚至还会代替骡子和驴,在丰收的季节帮助农民驮重物。那时候的农村山区没有现在的大马路,也没有拖拉机,农田上收成下来的重物都要靠人力拉回去,而牛驮一次就可以达到上百斤,帮助农民们解决了大难题。牛的作用虽然这么大,但是吃的却是青草,人们饲养它也不用太多成本,只要多花一些时间去放牛即可。正因为如此,从前的农村地区,每家每户都会养一头牛,而人们哪怕是家里再穷也不会把耕牛*了吃,因为没有了牛,家里就等于少了一个顶梁柱。
虽说农民们看重牛和狗是因为它们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实际的作用,但它们的地位之所以会这么高,还是因为这两种动物对人类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关于狗和牛的各种传说自古以来就有,比如狗是不会嫌弃主人家穷的,不管怎么样它们都不会离开。而牛也会一辈子任劳任怨的为主人干活,不离不弃!所以在农村,人们一般也不会吃这两种动物的肉。不过如今时代变了,看家狗已经被人们当做宠物饲养,而耕地牛却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句俗语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从前的农村人对于劳动的尊重!你觉得这样的俗语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