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诸多疑点,赵盼儿最终的真实身份,官家到底是不是早就知道皇后的底细,又是否真的介意,官家对赵盼儿的心意,如何惩治的幕后之人,皇后又为何最后帮助赵盼儿,看完你就都知道了。
官家得知赵盼儿的真实身份官家在宫中散步,偶然听到宫女聚在议论:听说赵娘子真有心气,就算挨板子,也要告到污蔑她的负心郎。
官家的贴身太监闻言,上前训斥道:放肆,宫中女子怎可妄议外事。
官家却好奇地上前问道:你们刚才都在聊些什么呀?说来也给朕听听。
刚才说话的宫女赶紧回答:奴婢刚才在安阳殿,听王尚仪她们在议论,说是永安楼的赵娘子,挨板子的事。另一个的宫女也补充道:她们还说、还说赵娘子不愧是将门之后。
官家闻言,惊讶地问道:她也是将门之后?
贴身太监上前答道:乃赵谦之女。
官家这才知道了赵盼儿的身世,叹息道,她是赵谦的女儿,居然也没入了贱籍。好好的一个大家闺秀,如今落到如此的地步,都是朕当年之过呀!
贴身太监闻言,说道:雷霆雨露皆为天恩,以奴婢之所见,那赵娘子对官家,似乎并无怨怼之心。
官家也想起,自己隐藏身份微服去永安楼,和赵盼儿聊天时得知,她曾入贱籍,就问她:你也是贱籍放良啊?
赵盼儿回答:是,看不出来吧?所以我没事啊,就求老天,保佑咱官家康健福乐,要不是他老人家广开恩旨,我哪有机会上东京,见识这满城烟火,人间繁华呀!更别提开这么大的酒楼了。
当时赵盼儿一番话说完就让他忍不住窃喜,开怀大笑。思及此,官家随即放下了,对赵盼儿可能会怨怼自己的怀疑。
皇后暗下黑手,官家知道真相官家开始怀疑自己对赵盼儿有所误解,将宫女太监召集到一起,让众人说说,他们对赵盼儿有什么看法?轮到一个宫女回答时,她紧张说道:奴、奴婢、奴婢什么也不懂,奴婢只是羡慕赵娘子,若以后奴婢役满出宫,也能遇到像顾皇城那样的好郎君,死了也值得!
官家很是诧异地问道:顾千帆这个活阎罗,还能是一个好郎君。
宫女答道:顾皇城不仅陪赵娘子告状,还肯为她不管不顾地劫刑场,那当然是天下一等一的好郎君!
官家震惊于顾千帆竟然劫刑场,赶忙追问原因。至此,皇后为了阻止赵盼儿状告欧阳旭,背着官家指使鼓院徇私枉法,要将赵盼儿杖*的事情,被官家得知。
官家对皇后袒露心声,说出对赵盼儿的真实感觉官家得知真相后震怒,到皇后宫中斥责她:胡闹,简直就是胡闹啊!你身为皇后,怎能如此地败坏法纪呀!现在宫外面都传成什么样子了,鼓院不公!朝廷不公啊!
说完气的咳嗽不止。
皇后因官家的斥责满眼含泪,却还是一脸的倔强和委屈,跪下不服气地说道:
官家若是觉得臣妾错了,那便请官家治臣妾的罪。官家闻言,无奈叹气。
梦华录
皇后又道:官家,臣妾服侍您十几年,自问每一刻都发自肺腑,无不精心。可自从您立了臣妾当皇后,那些清流,就从来没有停止一刻攻讦过臣妾,什么狐媚祸主,什么出身微贱,臣妾可有一句不满?可有一句分辨?眼看着,想置臣妾于死地的罪魁就要伏法,臣妾不想有别的变故来打扰,难道这也错了?
官家看着皇后,生气地说道:可是你要消除的变故,那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啊!
继而,满脸失望又难过地问皇后:
婉婉,难道你真的不明白,朕为什么生气吗?你无法生子,朕帮你借腹,你想要权柄,朕至今未立太子啊!朕难过的是,朕拿真心待你呀,你却以假言哄瞒朕。
你是不是一直对朕关押了顾千帆,而对赵盼儿没加处罚,而暗中不满?甚至认为朕去过这个永安楼了,肯定是心中有别的心思,皇后啊,赵盼儿她姓赵,一个可以做朕女儿的本家小娘子,朕只是见了她,觉得有点亲近而已嘛!
治国之道有严有宽,难道你真的认为朕,就这么心胸宽广吗?连柯政那老儿喷我一脸唾沫,我都甘之如饴?
不是的,我的父皇教导我,为君之道,万事不可肆意,要心存天理,事重民意呀!
官家的深情: 你嫁过别人,我难受,但怕你不高兴,拼命忍皇后听了官家的一番话,虽心生愧疚,却还是一言不发。
官家走到她的身边将她扶起,直视着她道:
梦华录
婉婉,你说齐牧拿夜宴图来陷害你,我信!你嫁过别人,我难受,但怕你不高兴,拼命忍,可是你若想以曲得直,以暗为光,今天你就算是打死了赵盼儿,那欧阳旭的名声,真的就能保得住吗?他日大理寺齐牧之案开审了,百官们真的就相信欧阳旭的话?认定这个齐牧是罪有应得,而不是因为你肆意地罗织?宫外的老百姓能信吗?
我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吧!
官家说完,便难过地离开了。
梦华录
官家对自己的付出和包容,苛责却又深情的言语,临走时的失望,让皇后开始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
素不相识,赵盼儿却冒奇险相助,皇后终醒悟后来,又从为了救赵盼儿,夜闯皇宫的顾千帆口中得知,那幅可以毁掉她的夜宴图,其实是真迹。是赵盼儿设法让官家相信,那幅画实为伪造,才帮她逃过了一场弥天大祸。
顾千帆转述赵盼儿与皇后素不相识,却甘冒奇险相助的原因:她也曾没入贱籍,她明白身不由己的滋味,她更明白这一切并不是圣人(皇后)您的错。
梦华录
皇后终于及时醒悟,主动找官家认错,放弃了利用欧阳旭陷害齐牧,也放下对赵盼儿的嫉恨,还帮助赵盼儿免受越诉要受的杖刑,救了盼儿性命,和官家也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