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沈万三仰天大笑,撒手随师傅张三丰真人出门而去。)
福泉山。
在贵州的黔南,风光旖旎,景色迷人。
奇异的是在山上的大石上,有一口泉,名为“福泉”,这是福泉山得名来源。
《平越府志》载:“前为高贞观,后为礼斗亭,亭前有浴仙池,夏不溢,冬不涸,可以疗病。”
清晨。朝阳满天,云蒸霞蔚,云雾笼罩山林。亭台楼阁,掩映其中;曲廊幽舍,忽现其里。
其间,古木参天,树影婆娑;怪石林立,似人似兽;鸟语花香,香客如织。各个景物相映成趣,令人沉醉。
暮色黄昏中,当道观中的暮鼓响起,其声回荡,回声悠长。漫步于福泉山,尽享时光美妙。
道观是贵州道教圣地一一高贞观。
无论是在清晨朝阳下,还是在暮色黄昏里,福泉山都有一份神秘,一份静谧,一份圣洁。
其神,除自然之外,更在内涵。
其静,寓静中有动,动中有幽。
其洁,高圣不染尘,清新脱俗。
福泉山,其美在山水、静在精神、神在无论立足何处,都能感觉到那份庄严、神圣、巍然和圣洁,让人心生敬仰,不敢亵渎。
福泉山山门
福泉山的天池——龙虎池,又称福泉。池中隐隐有一条威武的潜龙,潜龙在渊,似要随时腾空而起。对面山峰似是一只踞虎,跃跃欲扑。
虎踞龙盘,福泉长流,天然圣地。
张三丰“武当得道,福泉成仙”
真人为何选择福泉山为飞升成仙的福地?
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屡次征招真人,张三丰晦迹韬光,改名张玄素,离开了修道二十三年的武当山,云游四川、云南。
(他在《沈三山将之云南 先寄故人并序》中说:自洪武二年已酉至二十四年辛未,余居武当二十有三年矣。其间着丹经,舒清啸, 晦迹韬光,云来鹤往。)
洪武二十五年,真人从云南返回武当途中,在途经平越(今黔南福泉市)时,见福泉山,林木葱郁,山形奇绝,气灵境幽。
真人张三丰
真人此时已一百四十有六,但仍神采清高,龟形鹤骨,大朵垂轮,圆 眼电睛,身高七尺有余,雪白的胡子长盈数尺,飘飘于胸前。
他头戴偃月冠,脚蹬芒鞋,左手拂尘,右手竹杖,身穿一件白色变黄道袍,背后背着一 个斗笠,不管是寒冷的冬天或是炎热的夏天,都这 样不修边幅。
可一餐斗米,可数日不食。
真正的仙风道骨,鹤发童颜,面色红润,精神抖擞,且日行三百里,仍健步如飞。
真人登高一望,只见群山环抱,曲水回绕,山下有个犀牛潭,潭中终流不息的太极水在山石草地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
太极宫和天然太极图
太极水南面的月山寺,和自己看中的这块北面空地已形成佛、道在太极图上南北极图,这种天然形成正与真人研究、发展“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是道家修炼的绝佳之地。(真人是少有的儒释道皆通之人)
于是真人停下脚步,在高贞观后的空地,结茅为庐,建礼斗亭,夜拜北斗,朝祭紫微,候天地诏,飞升成仙。
真人写下著名的《平越福泉山礼斗吟》七言绝句:
此山云水尽澄清,
夜夜焚香表恪诚。
首戴莲花朝北斗,
星君为我着长生。
参拜北斗是道教独有的修炼仪式,为众生消灾解厄、为自己祈福转运和延寿——是世人对宇宙星宿的尊崇而生的特有信仰。(在前文刘伯温七星灯继命中,有详细阐述)
北斗星君掌消灾解厄,南斗星君掌延寿施福。
高贞观,是宋代中国第一座以"高贞"命名的道观,福泉也是因此山而得名。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张三丰携自己唯一的俗家弟子,八十六岁的沈万山,来到福泉山,在高贞观中修炼。
沈万山得授炼丹大法,脱尘出俗,餐风饮露,夜参北斗,朝拜紫微,得天地之灵气,炼丹炉之元丹。两年后,终三花聚顶,修成地仙后,飞升而去。
真人为他在此择墓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