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墓
沈万三去后,真人又在此结炉修炼(指体内的丹炉,不是炼炉的丹炉)八年,后羽化飞升,成为神人。
道家的仙人与神人还是有区别的,如佛教中佛与菩萨,一个管天道的运行,一个管人间的善恶:
凡人通过修炼,可以成为:能人,贤人,圣人,道人(得道之地仙),仙人,真人,神人,七个层次。
再往上已脱人之境界,属神界修炼了。
出神人级别后,进入神界,已跳出轮回外,不在五行中,与天地不朽,与日月共存。
仙人是道人的飞升,出游于广袤大地之上,山人为仙,缩地飞行,寄神人体,游戏人间;(没有空间约束。)
神人是真人的飞升,出神于无垠天地之间,遨游宇宙,纵横今古,跨越时空,无拘无束。(没有时空约束。)
福泉山的高贞观,以修练飞升成一仙一神而闻名天下,而成为道家朝拜的圣地。
张三丰真人的传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张三丰在福泉山修道时,也留下了许多神奇之传说。
平越卫指挥使张信,素慕张真人风采,知其是人间神仙,与沈万三也是故友,常与真人在礼斗亭中对弈,饮酒品茗。
一次下完棋,张真人心情愉悦,两人手谈畅快。真人便指着城南月山寺旁的一块地方,对张信说“将军,日后父母葬此,可封侯”。
张信深信不疑,他父母去世后,按照张真人所指之处安葬。
后这位指挥使大人,果然从此官运亨通,不久被调任京师卫指挥,后成为助永乐帝朱棣登基的重要功臣,被封“隆平侯”。(在永乐卷中有详述)
张信封候之后,派人去找张真人,只是真人已云游不知所踪。
朱棣登基后,张信上奏朝廷,说武当山大顶出现五色彩云,是吉瑞之兆。朱棣大喜,拨三十万人马和大笔资金给张信,重修高贞观,大规模修建武当山道观,历时数十年。
明永乐三年(1405年),一道道寻访张真人的圣旨从北京发出,这是明成祖朱棣第一次遣人,遍访张三丰真人于天下名山。未果。
这是朱棣刚夺了侄儿朱允文的皇位,迫切地希望有得道高人的辅佐(高皇有张中,周颠,刘伯温等仙道辅佐,百姓认同为真龙天子)予己稳定民心,张三丰真人无疑是最适合的仙道,在民间广有传说。
更何况,这也是父皇一直未了的心愿。此后的十多年间,朱棣六次遣人遍访天下,以求张真仙。
明永乐十四年(1417年),武当山黄土城修了一座名为遇真宫(希翼遇到真人)的道观。
因为听说张三丰曾经在此处结庵授徒,永乐皇帝朱棣特意在原址上为真人新建了一座道场,并在遇真宫内供奉张三丰。期遇真人未果。
在无数次追寻以失望告终后,朱棣还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心。
对于武当山来说,一个道长能受到的最高礼遇莫过于此了。
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二百六十多年间,明王朝皇室,从未放弃寻访真人张三丰,但始终未见真人。
张真人
皇帝寻访真人,一是以点缀升平,收揽民心;二是求道法仙药,养生延寿,但他并未如愿。
真人避而不见,一是盛世归隐山林之祖训,二是皇帝无缘仙道,不可为而为之,取祸之道。(后蓝道行等为严世蕃之子所害)
朱棣渴望找到张三丰的心情,从很多历史文献的圣谕中都可以看到,不可谓不诚。(后永乐大帝朱棣卷中详述)
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封赠张三丰为“通显化真人”。
葛镜桥的传说
在平越,还有一个明代大型桥梁工程——— 葛镜桥,相传也是张真人的神助之作。
葛镜桥是明代平越的土司葛镜,耗时三十年建成,桥长十六丈,宽二丈五,高约十丈,现在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遗迹。
葛镜桥
由于葛镜桥所处的位置非常险峻,山涧水流湍急,涧底流沙深不可测,传说土司葛镜历时多年,屡建屡塌,三十年而未果。
张真人知晓此事后,为葛镜的精神而感动,托梦给葛镜,告诉他在江岸石壁上写有“砥柱”二字的地方下桥基,以避流沙飞石。
葛镜第二天到江岸查看,果然发现“砥柱”二字,于是买掉家里数千顷良田,重新招募工匠开始造桥。
但是造桥时,石料又严重不足,此时张真人到城内点化百姓,每家磨一箱豆腐放在门口,令山神土地连夜加班搬运到江边备用。
豆腐就位后,张三丰设坛作法,将豆腐点化为石料,帮助葛镜在洪水到来之前将桥建好。
现在去看葛镜桥,历时六百年,桥中石料仍方整均匀、状如豆腐,当地百姓又称为“豆腐桥。”
浴仙池的传说
这个在岩石上形成的水井,形状象一只草鞋,传说是张真人脚下芒鞋踩出来,又叫草鞋井。
张三丰曾在此沐浴,又叫浴仙池。池中最深处约六尺,最浅处五尺。四壁光滑,井底有一细微出水缝隙,不察不觉,泉水甘冽,冬不枯,夏不盈。
这是福泉山上的第三口井。
传说张三丰头戴斗笠,脚穿草鞋,云游在外,为百姓治病。
一天傍晚,张三丰正好到玉笏峰炼丹台,看到福泉上空红了一片,他情知不妙,元神游到福泉上空一看,原是城中民居起火。
火借风势,很快烧燃了一大片。情急之中,张三丰大显神威,一脚踩在福泉山,另一只脚踩在犀牛潭旁,双手捧起犀牛潭的水来灭火。
火势渐渐小了,由于犀牛潭的水小,只好手提吊井,将井水泼向燃烧的房子,转眼间火被扑灭了。
城中百姓,后知为真人所救,带香烛供果来张仙祠来祭拜。
浴仙池水,得日月之精华,地脉之精微,浴之百骸舒畅,神清气爽,疗疾去患。
真人在此修炼,每夜必先洗沐干净,后整衣参星礼斗。
浴仙池
浴仙池酷象中国版图,当年张三丰在此朝拜北斗时,哪个地方冒水泡,他就知道哪里有大事要出,他是根据天象和地理现象来分析得知。
回生桂的传说
每年金秋,福泉山上金桂花开,香飘整个福泉城。
相传在过去,福泉并无桂花,民间只从诗书中知“八月桂花香”,而不知桂花是何物。
张真人从中原云游归来,用道袍袖着两株小桂花树苗,栽在高贞观前,数载已成株。
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桂花树已枯死数年。
一天,道长园澄见一老丐正在浴仙池中洗澡,惊责老丐不应污张仙人灵迹,老丐笑道:“我与张三丰那牛鼻子老道有深交,浴此无妨。”
老丐又问:“为何往年桂树繁茂,今见已枯?”
园澄答道:“已枯死数十年矣。”
老丐说:“无妨,当以此洗澡水,日出时浇灌,明年当发新芽长新枝。”
说罢不见踪影,园澄大惊,知是张真人显灵,纳头跪拜。
遵嘱以池水灌之,次年枯桂重荣,叶茂胜前。
“回生桂”也由此得名。
自画像碑的传说
张三丰真人诗书画棋堪称四绝,他在福泉山曾作自画像。
明永乐年间福泉士绅将自画像刻于石碑上,置于礼斗亭中,供人们瞻仰朝拜。
张三丰自画像石刻在全国只有三块,一块在武当山,一块在青城山,一块就在福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