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夷吾和重耳两位公子双双出逃避难。秦穆公挺身而出,先后帮助二位公子回国继位,这二位分别是晋惠公和晋文公。晋惠公不是个体面人,他恩将仇报,导致秦晋两国展开了一场恶战。
据《史记秦本纪》和《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惠公继位之后,马上就翻脸了,本来答应给秦国的土地不给了。当时的局面,秦国对晋国没什么优势,秦穆公只好把这个哑巴亏吞进了肚子里。
几年之后,晋国发生了大旱灾,晋惠公腆着脸,派人向秦国请求支援。秦穆公有点拿不定主意,就询问手下人的意见。有人主张不给,非但不给,还要趁机发兵过去占点便宜。有的人不这么看,天灾这种事情,哪个国家都免不了的,以后秦国发生了这种事情,还要找晋国帮忙的。
秦穆公双目环顾了半天,最后落在了百里奚的身上。百里奚比较赞同后一种观点,晋惠公确实不地道,是个忘恩负义食言而肥的东西,不过晋国的百姓并没有得罪秦国,他们才是旱灾的最大受害者,不能让他们背这个锅。
秦穆公点了点头,同意对晋国进行救援。
果然是有来有往,两年之后,秦国也发生了旱灾,秦穆公一点没多想,派人去向晋国求援。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晋惠公充分发扬了不要脸到底的精神,非但没有帮助秦国,还趁着这个大好良机,亲自带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是结结实实被上了一课,对方已经打到家门口了,秦穆公也不能含糊啊,就亲自兵去迎战晋军。这晋惠公可能是不会打仗,也可能是立功心切,他脱离了大部队,带着一部分人就冲到了秦军边上,来抢对方的辎重财物,结果一个不小心,车马陷到了泥潭之中,出不来了。
秦穆公得到了消息是大喜过望啊,他亲自带兵过来捉拿晋惠公。可没成想,还没等到晋惠公的身边,晋国大军*过来了,他们把秦穆公是团团围住,秦穆公这时候还受了伤,眼看就要成为晋军的囊中之物。
就在这危机关头,忽然从外面*进了三百多人,愣是把包围圈给冲出一个口子。这三百多人真是猛啊,他们是左冲右突,简直是在拿性命相博。晋军一看,不得了啊,来了一群不要命的,也不敢恋战是纷纷散去。就这样,秦穆公非但自己脱了险还把晋惠公抓了俘虏。
那么这三百多人是怎么回事那?咱们还要从头讲起。
原来啊,在几年以前,秦穆公的一匹宝马走丢了,在走到岐山附近的时候,被当地三百多人给捡到了。本着谁捡到是谁的这个朴素的原则,他们给宝马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吃掉了。
没过多久,当地的官吏查到了这个事情,这三百多人都要为自己的嘴馋付出代价。这时候秦穆公得到了消息,他一时生了恻隐之心,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因为牲畜去害人,我还听说吃了马肉不喝酒会生病,赦免了他们吧,再拿些酒给他们喝。
您想想啊,这聚众吃马的本就是性情中人,听说国君对自己们这么宽宏大度,他们纷纷表示,马肉不能白吃,日后一定要还上这个人情。
这次听说秦国有难,秦穆公亲自带兵迎敌,这三百多人自愿的就来了,说来也巧,正赶上秦穆公被晋军围困,这三百多人就玩命的冲了进来,然后就出现了先前的一幕。
秦穆公抓了晋惠公以后,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最终还是把他释放回国了。当然了,这不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事情,我们能有所感悟。
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回国继位,帮助晋国灾民度过难关,秦穆公放过三百多吃自己宝马的人,这两种种情感在我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秦穆公助晋惠公回国继位,都是有所图的。在秦穆公帮助晋国渡过旱灾的事情上,也是考虑到了有来有往,为自己留后路的,只是他低估了晋惠公做人底线的高度。
可说到放过吃马的人,我觉得秦穆公并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也许他只是想到牲畜的性命不该大过人命,也许他不想让秦国人认为自己是个不仁义的君主,就算事先利益最大化的想破脑袋,他也不会算到这三百多人会在危机时刻救自己一命。
本着结交大国的目的,秦穆公送晋国公子回国继位,这个善行带来的是伤害;出自朴素的仁爱之心,放过了吃自己宝马的人,这个善行却救了秦穆公的命。其实秦穆公的这两种经历,今天在我们的身边一直在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