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问西东最后的一句话,电影无问西东里最后的独白

首页 > 电影 > 作者:YD1662023-04-27 01:20:56

来源中国军网

电影无问西东最后的一句话,电影无问西东里最后的独白(1)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那么我们青年人又该何为?如曾子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又如陈寅恪所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青年,肩负着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青年这两个字,永远是充满了朝气、不羁和热血。恰似红日初升,春雷滚滚,闪耀着琥珀色的光华。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场雨戏,雨打铁皮,嘈嘈杂杂,教授多次尝试与学生交流失败,于是干脆在滴水的讲台边坐下,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静坐听雨。静心面对外界的纷杂,于乱世领悟生活与生命的真谛,那种内心坚定,可以比青春更旺盛,比生命更顽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当时西南联大青年学子的真实写照。

电影无问西东最后的一句话,电影无问西东里最后的独白(2)

时任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那个年代,警报声比比上课铃声响的还要频繁,敌机一来,学生们便头戴树叶躲在山洞里,听教授在轰隆的爆炸声中继续讲课。教师在当时是一种清贫的职业,食不果腹已是习以为常之事,从朱自清的记述中可见一斑。有次他上街,被乞丐追着乞讨,朱自清被纠缠得无可奈何,说了一句:“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乞丐听到这句话,扭头便走。连乞丐都知道:“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依然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宗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可谓极其的难得可贵。

走幸田在《我住在新校舍》里回忆:“联大的厨房是世界上最脏的厨房之一,饭里菜里吃出苍蝇、老鼠屎、跳蚤、臭虫、甚至长串的头发,是很平常的事了。” 钱穆为了写《国史大纲》,住在偏远的寺庙里,需要每周四一早坐火车去昆明,才能赶上晚七时的课。到课堂时,发现很多校外旁听生,“争坐满室”,钱穆不得不爬上学生的课桌“踏桌而过,始得上讲台”。联大的青年们颇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风骨品格。他们以求知为最高追求,困苦不改,贫贱不移。乱世下混沌的生命于真理中澄澈,迷乱的思绪在书海中顿悟,肌体发肤之累,在此时使更加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电影无问西东最后的一句话,电影无问西东里最后的独白(3)

*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勉励当代青年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历史深刻昭示青年人必将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党员,平均年龄才28岁,正是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的青年志士上下求索,挺身而出,为中华崛起而血荐轩辕,冲破黑暗的雾霭,推翻压迫的大山,呐喊出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学习对他们而言已经超越了对知识的追求,而是以学习立志,救亡图存,拯黎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中国梦的图腾下,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国青年,必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御时代之东风,扬帆远航,引领中国走向伟大复兴,走向灿烂辉煌!

(图片来源网络)

电影无问西东最后的一句话,电影无问西东里最后的独白(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