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法国拍了个片名叫《蛇》的电影。一看名字就知道是说间谍的故事,在西方,最早的间谍就是“蛇”,引诱亚当吃禁果。这部电影是说一个克格勃资深特工叛变的故事:大意是一个叫费拉索夫的克格勃上校叛逃到美国,随后一通真真假假的情报,把欧洲情报机构搞得人仰马翻。
电影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电影所说的故事,也的确曾经真实发生过,电影是根据现实改编的。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克格勃叛逃者,以至于最后,所有人都怀疑他是假叛逃,但是,只要他一说某件事、某个人有问题,西方间谍机构就深挖狠挖,把法国、英国、德国的间谍机构搞得好几年都不能正常工作。
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都相互派了很多间谍,并且这种间谍派遣方面,苏联做得比美国好。因为苏联和欧洲一直有联系,再加上人种差不多,所以,他们很方便就能通过欧洲派出人员到美国。
反过来,美国要难一些,欧洲的人员进入苏联已经很难了,美国来的欧洲人要进入苏联,更是难上加难。于是美国从另一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从苏联内部做工作,策反苏联人员。
美国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很多克格勃人员投奔美国了,给克格勃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那些掌握一些核心秘密的人,他们提供的情报往往能挖出中情局内部的苏联卧底。这个损失是没办法用金钱衡量的。
苏联与西方在情报界的各种争斗的场所往往集中在几个低调、平和、不起眼的城市,比如二战时期的卡萨布兰卡、德黑兰,冷战时期的柏林、维也纳、赫尔辛基等。
二、赫尔辛基如果发现无名尸体,警察连查都不查,并且预告几天后可能还会发现芬兰对于苏联和欧美来说,都是个特殊的地方。在沙俄时期,它是沙皇俄国的附庸,但沙皇为了拉拢芬兰,给了芬兰特别大的自主权;沙皇垮台,一战结束,芬兰一方面和德国关系密切,共同骂苏联、骂布尔什维克;另一方面,他们又和苏联在领土上有许多纠纷,这些领土还是沙皇时期占领的,为的是保护圣彼得堡的战略纵深。
结果,二战还没开打,苏联和芬兰先打了起来。苏联红军从一战后到二战前,实际战斗力很差,因为指挥官大部分都是沙俄时期的军官,他们对布尔什维克本来就不感冒;另外,早期红军的编制还是很老旧的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
所以,苏芬战争中,苏联打得很苦,损失惨重,也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西边领土的安全与和平;反而芬兰在战争中变得更加强硬,反苏情绪更加强烈、倒向西方的倾向更加明显。
二战后,芬兰对苏联还是不很友好,他们嘴上说独立自主,不偏不倚,实际在国际上倒向西方更多一些。所以,在秘密战线,苏联加大了对芬兰的投入,派遣了大量克格勃人员到芬兰,全方位了解它的内政外交;也可以把芬兰作为出发点,向欧洲渗透。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针对性在芬兰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和克格勃抗衡。一时间,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成为美苏隐蔽战线对抗的前沿桥头堡,各种暗黑的活动层出不穷。芬兰警方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如果哪一天发现无名尸体,他们连查都不查,并且预告,几天后可能还会发现一具。因为这是双方因为某件事干起来了,你干掉我一个人,我一定会对等干掉你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