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53回概括,西游记第53回概括300字

首页 > 电影 > 作者:YD1662023-07-09 01:15:29

精明不如厚道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真正的聪明是厚道。能为他人着想的人,才能收获信任和回报,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而反之一个过于精明的人,往往因为太算计,反而失去得更多。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为什么她会有这种结局,是因为她为人太过于刻薄。

所幸的是她对刘姥姥还算厚道,所以后来她女儿巧姐的结局还算不错。

厚道之人,能力不强,但往往容易得人心。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

西游记第53回概括,西游记第53回概括300字(5)

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坚持着自己的信仰,无论何时,他都以一颗善良之心对待身边的人。

在他的眼中,天下苍生都是平等的,纵然是强盗也不应该剥夺其生存的权利。

所以在平顶山,遇到银角大王变成的假装受伤的道士,唐僧让孙悟空驮其前行;

在号山枯松涧,唐僧让孙悟空对看似可怜的红孩儿援手相救;

他试图用善念感化和救赎妖怪们,却因为屡次轻信妖怪的话,被表象所迷惑,几次险些成为妖怪们的下酒菜。

而他却一而再再而三不忘秉承这一善念。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 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变成的少女、老妇和老翁,不识妖怪的唐僧责怪悟空滥*无辜,他对悟空说:

出家人时时要有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

他的厚道虽然有些愚和傻,但正是这份愚和傻,让他在那些越来越多被世故心计严重污染的人中间,反而愈发显得独树一帜,出污泥而不染。

他始终像一个长不大的纯洁婴儿般,对这个充满*和争端的世界抱有信心和希望。

在取经的路上,虽然我们常常看到肉体凡身的唐僧常常易受蒙骗,不辨真伪。

但大胜靠德,德行天下,一个懂得宽厚待人、不计较一时得失的人,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所以唐僧能逢凶化吉,克服千难万阻,最终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第53回概括,西游记第53回概括300字(6)

计较不如坦诚

孔子曾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在我们身边,常常有一些太过于计较的人,而他们往往也活得并不开心。

其实很多时候与其处处计较,让矛盾不断升级,不如开诚布公坦诚以待。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虽然是西行五人组中能力最强的一个,但因为屡屡伤及人命,一开始他最不被唐僧待见。

在《西游记》第56回中,当唐僧得知孙悟空取了曾搭救他们性命的杨老头儿子首级后,大惊失色,慌得跌下马来,骂道:

你这泼猴唬*我也!这位老者,我们蒙他赐斋借宿,又蒙他开后门放我等逃了性命,虽然他的儿子不肖,但你也不该枭他首级,况又*死多人,坏了多少生命,伤了天地多少和气。屡次劝你,更无一毫善念,要你何为!

遂念起了紧箍咒,念得孙悟空耳红面赤,眼胀头昏,不停求饶才住口。

可当他得知自己错怪悟空后,也会诚恳向孙悟空道歉。

西游记第53回概括,西游记第53回概括300字(7)

在《西游记》第53回中,唐僧因为走出了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的圈子,直接导致了自己被青牛精抓走,他坦然向孙悟空承认了错误:

“贤徒,今番经此,下次定然听你吩咐。”

事实上,唐僧直言不讳的教育方法也很奏效。

当孙悟空回到花果山,群猴要痛打曾欺负他们的猎人时,悟空制止了群猴。因为在追随唐僧过程中,他也深受师傅影响,潜移默化中也开始学会怜惜起人命来了。

不得不说,在与人相交上,坦诚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因为有了师徒的坦诚相向,在后期中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经过磨合也日渐深厚、肝胆相照起来。

其实不管是对人,还是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对彼此生命有所贡献。过度地悔恨和沉溺于过去,其实都是一种深度的自私和自我放纵,因为沉溺比改变容易得多。

所以人这一辈子,我们没必要把所有的事都放心头。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心放宽了,该沟通的沟通了,释怀了,心中没有芥蒂了,关系一致和谐了,这才是对自己最温暖的善意,最好的养生。

西游记第53回概括,西游记第53回概括300字(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