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看的,是自己头脑中臆想出来的带着滤镜的周迅和那英。
于是,她们一旦展现出滤镜之外的真实状态,大家就幻灭了,完全无法接受。
周迅“忘记”给小鹿拍灯。
那英兴奋过头,把大张伟的灯给拍了。
这些表象,本质上,跟二人当年出圈的行为一脉相承甚至是如出一辙。
周迅在生活琐事中的钝感护住了她在表演上的灵气。当年那句“好多人啊”,也如同一个误入红毯,心不在焉的感慨。
同是心不在焉,“好多人”为她博得了一众路人粉,忘拍灯则又让这波人倒戈相向。
但她一直是她啊。
再说那英,兴奋过头,咋咋呼呼,是那英几乎所有综艺的一贯表现,也就是大家所谓的“真性情”。
当年一句“妈的”收割了多少性情粉,如今一记抢拍就收获了多少粉转黑。
但那英一贯如此,又何曾变过呢?
同样的性格,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下,被一些人捧得高高,又在场景变幻时,被同一波人狠狠摔下。
可是她们这性情,也从来没变过啊。
当然,变化也是有的。
她们的境遇变了。
当年周迅辗转北京的酒吧驻唱、跑剧组试戏,风餐露宿。
那英在广州深圳闯荡,也称得上吃苦耐劳。
可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起码20多年前的老黄历了!
当年她们吃的苦,与如今年轻人吃的这份苦,显然,还是很有一些不同的。
被诟病最多的“听不懂”,是一种真实状态,确实是听不懂。
一来是因为年纪在这儿,她们当“社畜”那会儿,“社畜”这词儿都还没被发明出来呢。
二来,是她们红了以后每天团队被一大群人包裹着,确实离开真正的市民生活太久了,不共情也没有什么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