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沧桑变化,洛带的客家人乡愁不变,恪守祖训,他们以是否会说客家话、祖先神位写法和家族来源作为文化认同的标志。
走进古镇,客家民居,古街古巷,广东、江西、川北、湖广四大会馆,客家公园,巫氏大夫第和燃灯寺等建筑带来的古朴风韵,让每个人恍如穿越。
洛川的客家人,对外讲四川话,但是彼此交流,都使用客家话,他们用这种方式,把祖先带来的客家语一代代延续下来。
在这里, “太阳”叫“热头”,“昨天”叫“秋哺日”,“一日三餐”称作‘食朝、食昼和食夜”,而“穿件外衣”为“著件面衫”,客家话的一板一眼,在这里保留着原汁原味。
这一切,恰如洛带广东会馆中,那副讲述客家历史变迁的楹联,其中下联写道:“华简俱成桑梓地,乡音无改,新增天府冠裳”。
洛川客家人,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他们又是从什么时候来的?
因为“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
清朝初年,在经历了40多年的天灾人祸后,四川人口锐减,明万历六年(1578)四川人口为300多万。到清康熙24年(1685)四川人口不足10万。”整个四川,千里无烟,空如大漠“。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启动了大移民。而客家人,也开始了“西进运动”,这是客家人的第五次大迁徙。
几百年来在洛带繁衍生息,留下风雅传承的古韵记忆,形成了成都市境内著名的客家古镇。如今的洛川客家人,也不再被称作“土广东”。
如今的古镇不再偏远,这里距离成都市中心不到20公里,自驾不过30分钟就能到,当天往返不成问题。公交也方便,从五桂桥坐班车到龙泉,再转乘中巴就能直达了,全程票价8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