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不在于他们的幼稚,而在于他们每一次的行动,都丝毫不顾及千寻的感受。
千寻一直都处于两难之间,如果按照她的意愿,她根本不会和父母一起去,但结果呢?
她还是不得不跟着父母,因为她更害怕一个人。
有多少孩子处于这种困境当中?
在父母眼里,他们就像宠物,他们没有知情权,没有参与权,家里发生重大的事,永远都是最后一个知道。
缺少父母的共情,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我有一个朋友说起她小时候的创伤,至今都难以释怀。
有一次她脚掌不小心踩了钉子,回家的时候,还要装作走路很正常,照常做妈妈吩咐的家务事。
晚上她发现伤口裂开了,血流不止,她咬着手指,在被窝里哭了一晚,就是不敢让妈妈知道。
如今,她说起来失声痛哭。
因为在所有她脆弱的时候,妈妈都是“猪”,会心疼鞋子有没有脏,会责怪她为什么不省心,会担心花医药费。
因为太多次不被看见,所以她死了心。
但是在我这里,她终于有一个人可以相信,相信当她说出来的时候,不会在胸口上被插上第二把刀。
或早或晚,我们都会发现,父母也只是迟早会下车的旅伴而已。
小时候,我们说的他们都懂,但是年纪越大就越发现,他们也正在远离我们。
有的人会顺利地来到父母以外的世界,但更多的人,就像千寻一样,被抛到了一个魔幻世界——成人世界。
救赎:
梦里的所有人,其实都是你自己
在《千与千寻》的世界里,通行这样的法则: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情感的世界,所有人都是庞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一切都是为了“有用”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