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陆英官位,鹤唳华亭陆英死在自己女儿手里

首页 > 房产装修 > 作者:YD1662023-05-07 18:59:50

陆英

侍御史的首领御史中丞有专门的办公官署兰台,侍御史们的优势就是对法律的熟悉,对档案的清楚,所以凭此跻身皇帝近侍之列,负责皇帝的咨询工作;又凭借自己文学的优势,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和润色,跻身机要之列,参与决策过程。侍御史明显和一般御史有了区别,侍御史的首领御史中丞地位自然崇高。

三、东汉“三独坐”御史中丞

秦汉之制,御史大夫作为副宰相,处理政务都应接不暇,哪有功夫管弹劾,所以作为御史本职工作的监察,御史大夫反而不多过问,此项职权慢慢就成了御史中丞的权利,御史中丞无形中完成了“以下克上”,(当然更要的是怕御史大夫既有行政权又有监察权,我查我自己,权力太大)成为了国家检察长,御史中丞同时依靠侍御史首领的身份,获得了部分处理机要权,权势之大可想而知。

到东汉时期,御史中丞、尚书令、司隶校尉在朝会时,别的官员都站着,而他们仨人专列而坐,时称“三独坐”,此时的御史中丞完全成了最高监察的代名词,御史大夫这一真正的御史首领似乎被人遗忘。东汉过后,御史大夫在朝廷体系被提及的越来越少,完全成了空职,御史中丞真正成为了御史们的首领。

鹤唳华亭陆英官位,鹤唳华亭陆英死在自己女儿手里(5)

太子萧定权

四、御史中丞的沉寂

随着历史的发展,皇帝独裁倾向更严重,利用臣下制衡的倾向更明显,御史们作为皇帝的耳目自然发挥了不少作用,所以御史也被皇帝所重视。御史可以说一直活跃于朝堂之上,是所谓铁打的官职(官名各个朝代多少都有些变化,但御史这个官名却未曾改变)。

但是过去御史大夫就因权力太大而逐渐空职化,汉代之后,御史大夫不常设,设置也就是个荣誉衔,所以御史大夫可以说被排出在体制之外。现在御史中丞权势又上来了,树大招风,自然也免不了被削夺实权。东汉到元朝的历史,也是御史中丞实权缩小的历史。如宋代的御史中丞,权力就不大如汉代,其权力被严格限制在监察,决不能干涉枢机、参与决策。人尽皆知的司马光就曾权知御史中丞,当时司马光的职责就是弹劾、反对。他不能参与新法的制作给新法提出建议,所以只能以自己的职权来反对新法的实施。

鹤唳华亭陆英官位,鹤唳华亭陆英死在自己女儿手里(6)

萧定权

元朝统治者出身少数民族,可能对过去中原王朝那一套牵制制衡不太理解,到了元朝御史中丞迎来了第二春,中丞的权力名至实归。元朝权臣伯颜就曾任御史中丞,独揽朝纲,权势极大。

到了明朝,朱元璋也曾设立御史中丞,明代第一任中丞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但随着明朝体制大调整,御史台被改为督察院,首长御史中丞一职也被分为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二职,御史中丞算是在体制内实际消失了。但是,作为一种美称,“中丞”二字还留在明朝官场。明朝地方的提刑按察使负责监察之责,官职正三品,类似于御史中丞,所以一般称他们为某某(姓)中丞。

鹤唳华亭陆英官位,鹤唳华亭陆英死在自己女儿手里(7)

齐王萧定棠

文史君说:

话说明代体制更重监察,以防止官员贪腐。所以设立了更多类别的御史,如巡按御史、河道御史、巡漕御史等等。回到剧中,陆英马上就要升任御史中丞了,但是在这关头,儿子却卷入了考场舞弊案。陆英凭什么作为太子党的骨干?陆英能成为萧定权的老师离任后太子的新依靠,就是靠着御史中丞这个国家检察长的职位,弹劾百官、风闻言事、肃正纲纪、权利极大。齐王夺嫡不符合国家礼制、法制,御史中丞这些言官们必然积极反对,这就是齐王夺嫡路上的巨大障碍,所以想在法理上夺嫡,就得把监察系统换成自己人,至少不能妨碍自己。可能太子的老师也是看准这点,才把陆英提为御史中丞的吧,以御史中丞的职权完全可以镇压住中书令等齐王党。虽然陆英下场不怎么好,但是也可以反映齐王党急于弄死他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嫁祸太子,同时不也是忌惮御史中丞这一官职嘛。

参考文献

1. 毛健《东汉“三独坐”论》湘潭师范学院2007年3月

2. 牟学林《从枢机到监察:西汉御史机构的职能转化》泰山学院学报2018年9月

3. 李怡雪《监察官制度研究》,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