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整个房地产市场最大的新闻就是取消公摊面积。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公布38项征求意见稿,其中,《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 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虽然现在还无法知道到底何时才能真正实现住宅以套内面积交易,因为住建部只是在征求意见稿上提了一句,但是依然引发了业内以及购房者的热议。
相信大家对于公摊面积都不陌生,只要买过房子的,肯定都对它有所了解。购买不同建筑类型的房子,公摊面积大小也不同。一般来说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最小,小高层次之,高层的最大。
我们买房时,所付的房款是房子的单价乘以建筑面积,这里的建筑面积就是由公摊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构成的。例如,一套建筑面积100平的房子,单价1万元,总房价100万,公摊比例25%的话,实际居住面积只有75平。也就是说,花了100平的钱,只买到了75平的房子,你说亏不亏?
一直以来,公摊面积因为不透明,多缴费而饱受争议。虽然公摊面积并非咱们国家独创,但是纵观其他国家和地区,房屋交易时大多只算套内建筑面积,而不包括公摊面积,这其中还包括台湾、香港等地区。
因此,取消公摊面积可以说是人心所向,所以当住建部在《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才引发了如此热烈的讨论。
但是,要想取消公摊面积,并不容易。首先,咱们国家的商品房制度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过去乃至现行的房地产相关规章制度都是按照含有公摊面积制定的,取消公摊就意味着将现行的制度推翻,短期内难以实现。
其次,取消公摊看似对购房者来说是重大利好,实际也可能会加重购房者的负担。虽然看起来以后买房,都是按照套内使用面积来计价,买多少平实际使用就有多少平,但是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开发商在建房时,电梯井、楼道、通风井、消防通道等的成本依然会分摊到买房的总房款里。之前是花100万,买100平,实际使用面积有75平;取消公摊后,单价可能变成了14000元,75平就是105万,反而要多花5万。
另外,从调控房价的角度来看,现在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很高了,虽然取消公摊不会造成房价实际意义上的上涨,但是房价的绝对值会增高不少。据房天下网站显示,1月北京新房成交均价为47711元/平,如果取消公摊,按照成交均价上浮30%计算,这一数值将变成62024元/平,房价的绝对值也会更高。
因此,短期内取消公摊难以实现。要想通过取消公摊以便让购房者获利,就得从制度上加以规范,一是在切换时,保证房屋的总价值不发生变化,二是将公共建筑面积成本的分摊规范好,防止开发商乱加价。